词说2020的“大长理”
2021年01月22日 13:08


  

1、共同战“疫”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学校党委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提出“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要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处级干部率先结束休假,党员干部组成了“战疫先锋队”冲锋在前,教职工立足岗位做贡献,确保了各项工作稳中有进。学校全面实施线上教学,开设线上课程2046门,学生满意率达95.46%;大力弘扬抗疫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全年以“致敬伟大中国”为主题开展“空中思政课堂”等教育活动200余场。3月,校党委书记付宏渊以网络直播形式讲授春季学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课,近4万人在线观看。

 

2、学科与平台建设

        2020年,我校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新增材料科学学科、化学学科、计算机科学学科、数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ESI全球前1%学科数量跃升湖南高校第三、省属高校第一。4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12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专业入选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新增省级社科平台2个。获批省自然科学创新研究群体1个。洞庭湖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全面建成,依托实验室进行的一系列科技成果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3、科学研究

        2020年,我校科学研究成果丰硕。高水平论文增长55%,ESI高被引论文增长2倍。新增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16项成果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76个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创学校历史新高。2个项目获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张军辉教授入选“国家杰出青年”;王进教授入选2020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金娇副教授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易显飞教授申报的项目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叶泽教授成果入选国家社科成果文库项目;杨洪明教授申报的项目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曾祥君教授科技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李灵均副教授论文入选“2019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李传常副教授获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

 

4、“金课”打造

        2020年,我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程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打造了一批教学质量高、学生认可度高的课程。4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至今有省级一流课程46门。学校立项建设150门“金课”,建立了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协同机制。编印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案例集》《面向基础行业培育大国工匠的课程育人案例示范集》,收录了涉及140门课程的144个案例。李雨燕老师入选中宣部首批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钟珊珊老师获全国水利类专业(港航组)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邓丰老师、曾志华老师获省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和“教学能手”称号;向群老师获省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本科公共课组一等奖……学校位列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竞赛分析报告排行69名。

5、人才培养

       2020年,学校牢牢把握立德树人主旋律,人才培养成就瞩目。获批首个国家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加强思想政治教育,10个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立项,遴选“三全育人”3个试点学院、1个试点专业和7个培育项目进行重点建设。长理学子在各项国家级赛事中彰显风采,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获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一等奖;获省第九届“挑战杯”竞赛金奖3项……学校位列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普通高校学科竞赛评估排行榜52名。实践育人效果显著,在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斩获2金2铜,2名学生获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全国优秀个人”,我校获评“全国优秀单位”。邹勇松获评“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3名学生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学校实现该荣誉连续8年不断线。

 

6、高质量就业

        2020年,学校高度重视就业工作,积极应对毕业生总量增长、经济下行、疫情冲击等因素影响,先后出台了疫情期间就业工作实施方案和春季就业工作十条举措,构建了线上线下就业模式,加强了就业信息精准推送,确保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2020届本硕博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超95%,毕业生行业内就业比例超50%,在中交、中建、中铁、中铁建等世界500强建筑类企业就业学生超1200人,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五大发电集团等世界500强能源类企业就业学生超800人。学校就业工作做法被中央电视台、学习强国、工人日报等20多家媒体广泛宣传报道,被评为2020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督查优秀单位。

7、先进典型

        2020年,学校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激励广大教职工担当作为,潜心教书育人,表彰了12名“勇担当、善作为”干部和12名教学贡献奖获奖教师。叶正芳获评“2019年湖南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我校获湖南省第八届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团体冠军。同时,学校加强正面宣传,挖掘报道了26个典型师生团队,8名教师的先进事迹在省级以上媒体刊登播出,其中艺术学院邓寒松老师用“废品”打造美丽乡村,免费为村民设计庭院的故事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官微、新华社官微、湖南日报、湖南卫视等媒体报道,总阅读量达7200万,邓寒松入选2020年省十大教育新闻人物。

8、产学研合作

        2020年,我校产学研合作再谱新篇。学校持续加强与湖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深圳供电局等多个产学研合作单位的交流合作;与中机国际等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基地;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三一集团、中联重科集团等联合开办的人才培养班先后开班;与中铁五局、东风汽车、湘江智能、海康威视、中国水电一局、吉林光大、株洲信息港等签订相关合作协议。12月,我校与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开启全面战略合作,双方将重点加强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协同攻关,加快能源互联网生态圈合作共建。

9、智库建设

        2020年,我校学术创新能力和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更多的科学建议和智力支撑,智库作用日益彰显。郑健龙院士当选交通运输新型智库联盟第一届理事长,我校入选第一届理事单位;多位专家学者主持完成的智库课题成果获省部领导肯定批示;由付宏渊教授主持、省委领导交办的湖南省智库重大委办课题开题;由卢毅教授团队主持制订的《城市配送企业运营服务规范》作为物流领域湖南省地方标准正式实施。“湖南省政务管理与服务研究基地”在我校揭牌。交通运输部政策研究室来校召开“交通运输服务新发展格局,支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座谈会,我校专家为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文件起草工作积极献策。湖南日报理论·智库版先后两次整版刊发我校学者为“三全育人”“新基建”建言献策的文章。

10、脱贫攻坚

        2020年,学校以如期脱贫摘帽为新起点,严格按照党中央“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10个文化阵地作用显著,举办了耕读仓课堂等文化活动;完成消费扶贫1000多万元,巩固7个产业基地,建立了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完善了公共区域的硬化、亮化、美化工程,助力乡村振兴。学校扶贫队工作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中国网、农民日报、湖南卫视、湖南日报等媒体报道转载100多次,被中国教育报整版报道。扶贫队队长宋刘斌被评为“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先进个人”“邵阳市最美扶贫人物”。

资料来源 http://cslgdxb.cuepa.cn/show_more.php?doc_id=3570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