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9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在云塘校区文科楼B-401组织了“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学习。此次专题党课由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教师、九三学社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讲团成员赖某深教授主讲,题目为《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党的创建与“红船”精神》。学院全体党员参加了党课学习,此次学习由学院党委书记易显飞教授主持。
党的领导人为什么特别喜欢用“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来形容党的伟大历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有哪些重要论述?“红船精神”的提出有何意义?学习党史的意义和价值何在?如何讲好党史故事?赖老师首先指出,至少我党多位领导人用“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来形容党的伟大历程。这句话出自《庄子·内篇·人间世》。毛泽东在1945年两次引用这句话,一次是在1945年4月21日在延安举行的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毛泽东在会上作报告,简要地回忆了中共一大的情况,自豪地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得了,翻天覆地!整个世界也是翻天覆地的。”他引用《庄子》这句话说:“‘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现在我们还没有‘毕’,已经很大。”同年6月17日,在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上,毛泽东发表演说,又一次引用了这句话,并解释说:“‘作始’就是开头的时候,‘简’就是很少,是简略的,‘将毕’就是快结束的时候,‘巨’就是巨大、伟大。这可以用来说明是有生命力的东西,有生命力的国家,有生命力的人民群众,有生命力的政党。” 1956年2月董必武为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题词:作始也简,将毕也钜。2017年10月31日上午,在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时,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从初期的简单、草创到成为有9100万党员的大党,“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这句富有哲理的话正是中国共产党从艰难曲折走向光辉历程的真实写照。
接着,赖老师讲授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要牢固把握党的历史主流与本质、正确看待主流与支流:辩证看待和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要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精神;学好党史,必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继承和发扬前辈共产党人建树的优良革命传统”,等等。
赖教授接着指出,“红船”与中国革命紧密相联。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船精神”明确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其历史性贡献是第一次把红船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相提并论,填补了建党到大革命时期间中国革命精神史空白。
对于即将掀起的学习党史热潮,赖老师阐明了学习党史的意义和价值;有助于广大党员牢记初心和使命,用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有助于传承红色基因,用中国精神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中国共产党在近一个世纪的风雨征程中,形成了许多伟大精神,感召和指引全党全国人民开拓前进。这些精神就是党的红色基因,是党能够“在苦难中铸就辉煌,在奋斗中创造奇迹,在挫折中重新奋起,在绝境中浴火重生”的强大力量;有助于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用历史思维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
如何讲好党史?在赖老师看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讲党史,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式。一方面要讲波澜壮阔的党的历程故事,另一方面要讲党的人物故事(领袖、英雄烈士、普通党员故事)。讲党史故事如何才能获得受众的认可与共鸣?他认为首先要精心选择典型的故事,其次要讲清故事背后蕴含着的深刻道理和内在逻辑,还要讲清楚党史故事的时代价值。
最后,易显飞对赖老师的党课进行了点评。他要求全体党员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按照学校党委的要求和部署,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把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学院“十四五”开新局的实际成效,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高质量发展来庆祝党的百年华诞。
图/孙艳玲 文/刘怡、沈康 审/周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