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马克思主义学院>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大纲
2011-03-09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确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4门必修课之一。本课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更好地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本课程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讲授,有助于大学生从内在有机联系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它的基本要求是,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二、课程实践的目的
社会实践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 “三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针,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接触社会,了解实际生活,以及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既可以在运用科学理论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与运用,同时又可以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
三、课程实践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政治课共有16个学时的实践学时,我们将根据具体教学实际,在不同学期分别实施。
1、开展主题演讲活动
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主题演讲活动,结合课程的内容,根据当前的社会热点、理论热点以及同学们的关注点,举办专题演讲活动,演讲采取班级预赛,全校决赛的形式进行。
2.开展辩论赛活动
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辩论赛活动,根据原理课特点,着力培养同学们的概括能力和辨析能力,针对理论热点和同学们的疑问去设置辩题,辩论采取班级预赛,全校决赛的形式进行。
3.创建网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论坛。
建网页,提出课程学习中的基本问题,由学生自由点击进入,阅读内容,发表看法,提出新论题。教师轮流值网,回答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把握论坛导向。论坛讲座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将论坛中有意义的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带进课堂教学,增强思政课的参与性和实效性。
4.开展课程论文活动
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课程论文写作活动,培养并提高同学们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论文写作活动,先设置论文题目,接着由教师进行论文写作提示及指导,然后教师进行论文点评,选出优秀论文并出集子作为实践课成果保存,以便于同其他大学进行实践课成果交流。(具体实施细则看附件一、二、三)
四、实践教学基本要求
1.实践教学要求老师精心组织,周密组织,切忌流于形式。
2.老师安排实践教学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
3.任课教师在实践教学之前要讲清方法及要求。
4.演讲比赛、文明礼仪大赛后,教师要予以总结。
五、实践教学考核方法和内容及标准
为了确保各种实践教学方式顺利进行,应把实践教学活动与课程考核结合起来。
1、实践教学活动主要由授课教师考核,也可以吸收优秀学生代表参与考核。
2、实践教学活动考核成绩计入该课程成绩,占课程成绩的20%。
演讲要有演讲稿,论文课题要有论文。根据完成情况、完成质量、发言情况、积极认真态度等方面,综合考虑,给出相应分数,记入平时成绩。
附件1:
论文考核要求与标准
实践课论文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的一般问题和能力。
1、选题。从待选题中任选一题
2、要求:
①学生必须独立完成论文。确实需要多人合作完成的综合性课题,必须明确分工,由学生独立完成所分担的部分。
②杜绝抄袭等弄虚作假行为。
③论文包括提纲、论文摘要、正文、引用参考文献资料等相关材料。
④论文中所引用的中外参考文献资料,必须注明引用教材(或著作、期刊等)的书名(或著作、期刊名)、作者、出版单位、时间(引用期刊的还必须注明文章名)。引用外文资料,应该原文(译稿)附在论文(设计)中。引用其他参考材料也应注明资料来源。
⑤论文文本不要求统一用纸、统一格式,但要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不能以电子文档代替。
⑥不少字数4000。
3、成绩评定:
①是否观点鲜明,有新意;
②是否论据翔实,不牵强;
③论证过程是否严谨完整,结构合理;
④理论分析是否思路清晰,层次清楚;
⑤语言表述是否准确流畅,文通字顺。
附件2:
指导教师职责
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教师既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要放任自流
② 指导学生正确选题,要讲清题意,提出明确要求,制定工作计划;
③介绍参考书目,进行文献检索指导;
④ 指导学生拟订论文写作提纲;
⑤ 检查进展情况,进行具体指导;
⑥ 审阅论文初稿,指导学生修改;
⑦ 评定论文成绩;
⑧ 选出优秀论文,出优秀论文专集,作为成果保存.
附件3
论文选题参考
1、恩格斯晚年对唯物史观认识的深化及启迪
2、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探析
3、“以人为本”的哲学思考
4、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科学发展观
5、以人为本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考
6、论“活劳动创造价值
7、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创新与发展研究
8、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关系研究
9、论劳动与价值创造
10、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理论及其意义
1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形成及其围绕劳动价值论的争论
12、马克思产权理论与西方产权理论比较分析及其现实意义
13、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代意义
14、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跳跃发展的理论与中国社会的实践
15、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16、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中国的丰富和发展
17、对新时期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思考
18、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东西方关系的理论
19、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原因探析
20、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
制订人:易显飞
审核人:易显飞
批准人:卿定文
原理教研室
2008-2-22
附件: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大纲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