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中国近代史纲要 >> 正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计划

2011-03-22 

当前位置:马克思主义学院>精品课程>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计划

2011-03-2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对学生进行近现代国情教育的重要课程,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本课程理论知识的印象,更好地锻炼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拟定课程教学大纲时,专门划出8个学时进行实践教学,且要求学生在课外认真进行自我学习,预习复习相关的教学内容,并对实践教学的具体操作进行了多次论证,最后确定了一份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实践教学是辅助理论教学的重要步骤,培养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进行自我教育是教学的真正的目的。通过实践教学,督促学生加深对有关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相关理论问题的理解;与此同时,也希望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具备自我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使其在今后的学习中知道如何去搜集资料进行自学,从而能让课堂在生活中延伸。

要求:首先,任课教师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从上课一开始就将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布置下去,让学生在进行理论的时候同步进行实践类的学习,并明确告知其学习效果纳入最终的课程学习成绩评定。其次,学生也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将实践性学习与理论学习同等对待。最后,必须在上课之前拟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使实践教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时间安排-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具体从第六周到第十八周,其学习时间占总课时34学时中的8个学时,其占课程2个学分中的一半。实践学习主要以学生的自我学习为主,老师的角色是加以指导与答疑。

三、教学形式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践教学拟分三种方式进行,即:第一,安排学生研读经典名著名篇,写出读书心得报告;第二、要求学生参访历史名胜、调查社会,撰写参访报告和社会调查报告;第三、由班委会和团支部组织,分成不同的小组,就某些近现代中国历史中的有关话题进行讨论,并做好详细的记录,且做好讨论活动的总结。

四、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开列关于中国近现代中国历史的研究著作和资料集,或者值得特别关注的某类历史论题,由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渠道找到相关阅读材料,经过认真阅读并仔细写出读后感。第二,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长沙丰富的革命历史资源,要求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在做好充分资料准备的基础上前往实地参访,并写出参访报告。而对于少部分因各种客观原因无法前往参访的同学,则鼓励其就身边出现的社会现象进行深入调查,写出自己的切身体会,从而提高其关注社会问题、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让它们在生活中感受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第三,以班级为单位,由班委会和团支部出面组织小组讨论,讨论的题目由老师出题和学生自我拟题相结合,让它们能在与同学理性的学术讨论中加深对论题的印象,也学会与同学顺利沟通的技能。所有的这些实践学习内容都必须直接或简介与中国近现代的历史有关,不过,各种实践学习的目的是锻炼学生,具体的内容又进行灵活掌握。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明白:中国近现代中国走过了不平凡的过程,中国人为了有尊严地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立足,进行了可歌可泣的奋斗,当前中国正处在历史上发展机遇最好的时期,我们每一个青年学生都必须做好准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五、教学效果检测

由于实践教学正式纳入教学计划是初次尝试,肯定在实施过程中会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问题,为了及时地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每一位任课老师应该定期在星期二下午开展教研活动时进行相互的通报,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一个学期结束后,要求每一位老师对实践教学进行自我总结,然后由教研室主任写出本教研室这门课程实践教学的总结,并将总结的内容与各位任课老师沟通,以便下次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总之,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让学生能通过具体的历史遗迹和活生生的社会生活增强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轨迹的感性认识,实践教学只能够成功,这是提高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趣味性的重要突破口,我们教研室同仁必须认真对待。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

2008年3月5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在普通本科院校新开的课程,而专门将实践教学提出来专门进行又是头一回,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和情况也是非常正常的。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到底成效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进行及时的总结是为了日后更好的开展工作。现在就纲要教研室一学期来实践教学的情况加以总结,情况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1、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我校在教育部统编教材没有出来之前,就率先开设课程,并且在课程总学时34学时中拿出8学时专门进行实践教学,凸现了学校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视。

2、本教研室制定了切实可行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方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计划》等教学文件,建构起了开展实践教学的初步平台。

3、教研室经过多次专门讨论,对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及其形式等基本问题达成了高度一致,并且形成了定期进行教学研讨的良好习惯。

4、所授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非常满意,感觉到理论学习不再是为了理论而理论,使其进一步意识到理论学习的真正目的在于实践,在于指导自己正确地出世做人,并对复杂的历史现象有了正确进行理解分析的基础,有助于今后他们在生活中的自学。

5、绝大部分同学都能按时保质地完成实践性学习的任务,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完成学习任务,许多人在提交上来的实践学习成果材料中真实地表达了对历史相关问题的看法,无论是对历史现象、人物、事件还是社会问题,都能独立地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尽管这些看法中还有很多稚嫩的痕迹,但毕竟反映了这一代大学生对于民族国家、社会集体相关问题的总体态度和想法。

6、在实践性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重视学习方法的培养,经过摸索,学生知道今后如何去进行自我学习,如资料的收集、论题的确定、问题的论证、观点的表达等,而且还在实践中培养了一种脚踏实地的作风。

二、尚存在的问题

由于《纲要》是第一次开课,尽管本教研室90%以上任课教师所从事的专业是历史学的研究,但毕竟这是开新课,所以还有一些地方需要完善。这主要是:

第一、怎样及时地对学生的实践性学习进行跟踪监测。这学期,我们所有的老师都只能在课程结束时,经过评阅才能了解学生实践性学习的结果,但在过程中则无法及时地掌握他们实践性学习的进展情况。

第二、有部分实践教学的环节在实行过程中还有困难,由于这是一门新开课,学校图书资料较少,许多同学无法借阅到老师制定的参考书,只好信手找到基本拿来阅读,故所阅读材料不一定是高水平的学术读物。因相关部门衔接不太协调,致使一些学生因交不起门票而不能前往一些历史名胜地参访;而且因学生在中学阶段忙于各类学习和考试,对社会现实关注的程度参差不齐,致使写出的社会调查报告水准也是参差不齐。

第三、当前这种实践模式很难完全杜绝学生抄袭的弊病。要求学生阅读历史名著,有极个别学生不是独立自我完成的,而是从网络或报刊上去抄袭一些敷衍老师完事,没有起到真正锻炼学生的作用。

三、改进的计划

为了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本教研室老师多次讨论,提出了一些改进实践教学的计划,主要是:

第一,变一次性检测为多次检测,比如将实践教学的任务分阶段完成,及时的评阅然后与学生反馈。

第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设立公共的答疑互动空间,让学生能有与老师互动的平台。

第三,与学校相关部门(具体是教务处、图书馆、网络中心等)协调,使其为实践教学方便给予配合。

第四,拓宽实践教学形式,如增加学生编排历史剧、开展主题辩论以及撰写历史小论文比赛等形式,进一步丰富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切实提高其教学成效。

总之,《纲要》课程的实践教学这一次开了一个好头,在教研室各位老师真心实意搞好实践教学的巨大热情感召下,只要我们不断思索与改进,《纲要》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一定能结出累累硕果,让《纲要》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育人方面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期待着《纲要》课程不断出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

2007年1月3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大纲

Outline ofChina's Modern History

课程编号:06010004学时/学分:8/1

一、大纲说明

本大纲根据我校各专业2006年版培养计划制定。

(一)教学对象

全日制各专业本科生

(二)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与要求

1、课程性质:公共基础理论课(实践教学部分)、必修课

2、教学目的与要求:主要讲授中国传统社会辉煌的文明及其在近代落伍的过程和原因,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激荡变迁,政治生活的多元复杂,经济生活的艰难曲折,1949年之后,中国共产党探索寻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特别是20世纪中国所经历的波澜壮阔的历史,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增强民族责任感、使命感以及民族的荣誉感,帮助其树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观察社会和世界,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的雄心壮志。

(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1、先修课程:中国历史、世界历史(高中阶段)

2、后续课程: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中国近现代政治史

(四)教学方式与重点和难点

1、教学方式:名胜古迹考察及撰写心得体会;由班级组织小型讨论会或辩论会;研读近现代史学经典名著,写出读书笔记;由学生自编自演历史剧或撰写历史小论文比赛(这一种待相关方面条件成熟后再进行)。

2、重点和难点:近现代中国人为了中国的独立富强所做出的不屈不挠的努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以毛泽东、刘少奇等人为代表的革命志士在青少年时期心怀天下、奋发图强的感人事迹;中国历史文化的辉煌成果,中华民族的伟大等。

(五)考核方式:综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提交的实践性学习的几种成果情况综合评定。

二、教学内容

1、黄兴、蔡锷等湘军人物不平凡的奋斗经历。

2、湖南在辛亥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3、湘籍人物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中的重要地位。

4、毛泽东、蔡和森等青年时代为改变中国而进行的各种努力。

5、长沙三次会战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6、湖南在戊戌变法中的突出表现。

7、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

8、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9、中国近代的农民问题与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理解。

10、湖湘文化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影响有哪些

(注:以上这些内容供各位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要求全部都完成)

三、实验内容

四、教学环节及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说明:本教学环节学时为8学时,其学时分配建议见下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学时

备注

撰写读书心得体会

3


历史名胜参访或社会调查

3


分组主题讨论

2


总计

8


五、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

胡德坤、宋俭主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3月版。(暂定)

2、主要参考书:

[1]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李侃、李时岳等著:《中国近代史》(第四版),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

[3]王桧林著:《中国现代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

制定人:向常水

审核人:刘四平

批准人:卿定文

附件:

上一篇:教学工作计划(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下一篇:

上一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规划

关闭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文科楼B座    邮编:410004

电话:0731-8525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