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马克思主义学院>精品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程 建 设 规 划
2011-03-2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才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实践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一门课程。它主要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成才观、人生观、价值观、法制观、实践观,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将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为了搞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建设,经过教研室讨论,制定该规划。
一、课程建设的总目标
结合05新方案的改革实践,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精品课程,使本课程在全校甚至全省具有一定影响。我们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课程建设工作:
1、开发与完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利用网络,收集有关资料和图片,购买相关音像资料,借鉴其他兄弟高校的多媒体课件资源,在此基础上开发适用我校师生的多媒体课件,并在实践广泛运用,以此增强教学效果。
2、大力改革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实践,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实践。
3、选用国家最高水平的教材,同时尽可能编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辅导读物。
二、本课程建设的步骤
1、2006年10月—2007年2月,进一步整合课程体系内容。
2、2007年3月—2007年7月,对课程内容做较深的溶合,进一步开发与完善教学课件和网络资源。
3、2007年8月—2007年12月,完成课程的全面整合,教学课件完整制作,推进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4、2008年2月-2007年3月,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上网,学生可以随时通过校园网络进行课外复习、模拟考试、综合训练等,也可以进行课程预习,随时了解和掌握教学的基本要求、课程教学大纲以及教材的选择等等。
5、2008年3月-2008年8月,出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辅导读物。
三、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1、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实践教学规范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
探索系统理论教学与专题讲授相结合、师生互动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新途径,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改进考试方法,不仅要考核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观点的情况,更要考核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是努力探索系统理论教学与专题讲授相结合;二是以“精品课程”、“精彩一课”建设为突破口,推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积极推进师生互动式教学;三是改进考核方法,探索考核知识和考核能力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四是大力开发多媒体课件,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供的教学手段,方便学生学习和教师交流,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2、拓宽思路加大力度,加强专任教师队伍建设
争取在五年时间内初步建设一支能够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专任教师队伍。这支队伍不仅具有比较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功底,善于掌握哲学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充分了解世情、国情和民意,熟悉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实际,而且能够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和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一是树立标兵,发挥骨干作用。要充分发挥现有骨干教师的作用,利用现代科学传媒技术,将他们主讲的精彩课程作为本课程教学的公共资源;实施本课程“教学名师”培养、评定和扶持制度,扩大优秀教师的辐射面和影响力。二是强化培训,提高整体素质。以对青年教师的培训为重点,采取集中培训和个人钻研相结合,请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全体教师的整体素质。三是着眼激励,创建良性机制。以坚定政治信念,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学历层次,增强整体素质为目的,建立和完善教师培养制度和激励机制,努力形成有利于教师队伍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
四、实现课程建设目标的措施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第一,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性的认识上来。第二,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第三,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部署上来。
2、强化研讨,积极探索。
要充分发挥教研室全体教师的教学创新积极性,通过集体研讨分析大学生的现实思想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要开展名师大班讲授和小班辅导的教学探索;要大力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要建立教学资料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要强化实践育人环节,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要加强实践环节,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实践大纲。加强组织和管理,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自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改进和完善考试方式方法,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
3、拓宽渠道,配置资源。
要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建立与兄弟院校的联系,积极利用校外教育教学资源;同时充分、有效地利用有关音像资料和网络资源。
基础教研室
2006年9月
附件:
上一篇: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建议
下一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