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马克思主义学院>精品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 践 教 学 大 纲
2011-03-22
一、实践教学目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本课程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加深对课堂教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学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实施实践环节的教学,一方面使学会自觉和熟练地运用理论知识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以及人与自我的四层关系,指导其人生发展;另一方面,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使课堂教学在实践教学中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以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实践教学理念
渗透生活教育,倡导人文精神,注重品德培养,提高法律意识。
三、实践教学学时
根据中宣部、教育部05年9号文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议学校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时数定为17学时。
四、实践教学要求
1.明确主题,突出重点
2.形式灵活,内容多样
3.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4.积极参与,严格考核
五、实践主题设计
设计1(3学时)
实践主题:实现角色转变,肩负历史使命
实践目的:帮助学生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学风,顺利实现角色的转变。同时帮助大学生认识自身的历史使命,明确大学生成材目标,自觉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
实践形式:
1、专题讲座: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2、班级演讲比赛,下列题目可供参考:
(1)我的大学
(2)上大学以后
(3)人生新阶段
(4)新起点新转变新目标
(5)我上大学后遇到的第一个难题
(6)从中学到大学的人生感悟
3、查看“新生宝典”
4、现身说法:聘请高年级优秀学生为学生作一次关于适应校园生活的报告 ,组织好学生参加活动,并提前作好相关准备,活动后要求学生写出报告体会。
设计2(2学时)
实践主题: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实践目的:帮助学生认识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做一个理性的、忠诚的爱国者。
实践形式:
1、电化教学:观看爱国主义记录片
2、“祝福祖国”诗歌朗诵会
设计3(4学时)
实践主题: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实践目的:帮助学生系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结合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人是什么”、“人生为了什么”和“怎样的人生有意义”等问题,科学对待人生环境,协调自我身心关系,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以及个人与自然的关系。
实践形式:
1、社会调查:“人与自然”环境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2、网络教学:“感动中国”人物资料收集与大讨论
3、心与心的交流
设计4(4学时)
实践主题:遵守社会公德,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
实践目的: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升华道德,形成文明、高尚的校风,培养大学生成为校园道德生活的主体;加强德性养成,在职业实践中自觉培养自己的德与行;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自觉履行家庭职责。
实践形式:
1、发现道德——道德小品,赞扬或讽刺一种道德现象
2、“规划之星”学生职业规划设计赛
3、给父母写一封感恩信
4、“我的道德楷模”网上征文评比
5、中华传统美德演讲会
6、辩论赛:大学生谈恋爱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设计5(4学时)
实践主题:增强法律意识,培养法治精神,自觉遵守法律
实践目的: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训练学生法律意识习惯,提高学生法律文明素质
实践形式:
1、“道德与法”知识抢答赛
2、参观监狱或戒毒所
3、自我组织到法院旁听
六、实践考核方式
1、本课程实践教学的考核以小论文形式完成,或活动中的表现记载(比赛结果)为准。
2、上述五个设计专题中,学生可任选3个项目,参加以上任何一种形式的实践都要撰写相关文章或有相关证明。
3、文字要求在1500-3000字。
七、注意事项
教师注意事项:
1、任课教师在开课后,须通过一定方式向学生说明本课程各个环节的学习要求,使学生明确成绩构成方式,即理论课教学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60%,实践教学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40%。为了进一步加强课程的实践教学,学生如无实践教学成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总成绩将以“不及格”计。
2、任课教师开课后,须向学生公布教师联系方式,并且下发实践教学论文参考选题,说明协作要求和实践教学论文完成与上交时间。
学生注意事项:
1、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时进行,实践教学论文或其他相关证明必须按照任课教师要求完成,并且在规定时间内上交。
2、论文撰写须采用教师规定的统一的格式要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
2006-9
附件:
上一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 践 教 学 计 划
下一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