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总结

电力生产与控制国家虚拟仿真中心2024年度报告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28日 浏览: 作者:

第二部分 示范中心数据

数据采集时间为 202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示范中心名称

“电力生产与控制”虚拟仿真中心

院校类型

地方院校

所在学校名称

长沙理工大学

主管部门名称

湖南省教育厅

示范中心门户网址

https://www.csust.edu.cn/ndxy/syjxsfzx/wzsy.htm

示范中心详细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万家丽南路2段960号

邮政编码

410114

固定资产情况

建筑面积

4945.94

设备总值

1035.8万元

设备台数

732

经费投入情况

主管部门年度经费投入

(直属高校不填)

30.00万元

所在学校年度经费投入

58.00








一、示范中心基本情况

注:(1)表中所有名称都必须填写全称。(2)主管部门:所在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可查询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全国高等学校名单。


二、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

年份

职称

职务

工作性质

学位

备注

1

李传常

1983

正高级

主任

管理

博士

博士生导师

2

田红

1977

正高级

副主任

管理

博士

博士生导师

3

曾祥君

1972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杰青、长江、

博士生导师

4

陈荐

1967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士生导师

5

杨洪明

1972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长江、

博士生导师

6

樊绍胜

1966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士生导师

7

唐欣

1977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士生导师

8

刘亮

1967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9

姜昌伟

1973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士生导师

10

李微

1982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士生导师

11

李聪

1985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士生导师

12

何建军

1974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士生导师

13

邓丰

1983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14

孙小琴

1988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士生导师

15

唐明珠

1983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士生导师

16

彭卓寅

1986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士生导师

17

贾传坤

1983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士生导师

18

丁美

1984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士生导师

19

邱玮

1979

高级


教学

博士


20

刘忠

1978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士生导师

21

胡宏伟

1980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士生导师

22

胡章茂

1985

副高级


教学

博士


23

卢绪祥

1972

副高级


教学

硕士


24

周臻

1971

副高级


管理

硕士


25

宋权斌

1973

副高级


教学

博士


26

宁佐阳

1966

副高级


教学

硕士


27

周鹏展

1973

副高级


教学

博士


28

冯磊华

1980

副高级


教学

博士


29

汪淑奇

1966

副高级


教学

硕士


30

何金桥

1973

副高级


教学

博士


31

尹艳山

1980

副高级


教学

博士


32

张晓烽

1988

副高级


教学

博士


33

黄章俊

1976

副高


技术

博士


34

张巍

1974

副高级


教学

博士


35

阮敏

1979

副高级


教学

博士


36

刘代飞

1977

副高级


教学

博士


37

石尔

1979

副高级


教学

博士


38

廖力达

1981

副高级


教学

博士


39

成珊

1987

副高


教学

博士


40

卿梦霞

1993

副高级


教学

博士


41

肖俊兵

1988

副高


教学

博士


42

周立波

1991

副高


教学

博士


43

黄伟颖

1988

副高


教学

博士


44

王唯

1990

副高


教学

博士


45

谭磊

1991

副高


教学

博士


46

陈维

1992

副高


教学

博士


47

殷谦

1989

副高


教学

博士


48

宣艳妮

1988

中级


教学

博士


49

曾栋坪

1994

中级


教学

博士


50

李威

1993

中级


教学

博士


51

赵晶

1994

中级


管理

博士


52

何媚质

1990

中级


教学

博士


53

吕又付

1991

中级


教学

博士


54

晏忠钠

1989

中级


管理

博士


55

邹淑云

1979

中级


技术

硕士


56

刘磊

1987

中级


教学

博士


57

张欢

1993

中级


教学

博士


58

李思慧

1994

中级


教学

博士


59

陈海燕

1991

中级


教学

博士


60

昌耀鹏

1990

中级


教学

博士


61

晋风华

1976

中级


技术

硕士


62

徐慧芳

1979

中级


技术

硕士


63

靳攀科

1978

中级


管理

硕士


64

刘瑞

1986

中级


教学

博士


65

喻哲钦

1990

中级


教学

博士


(一)本年度固定人员情况

注:(1)固定人员:指高等学校聘用的聘期2年以上的全职人员,包括教学、技术和管理人员。(2)示范中心职务:示范中心主任、副主任。(3)工作性质:教学、技术、管理、其他。具有多种性质的,选填其中主要工作性质即可。(4)学位:博士、硕士、学士、其他,一般以学位证书为准。(5)备注:是否院士、博士生导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等,获得时间。

(二)本年度流动人员情况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

年份

职称

国别

工作单位

类型

工作期限

1

谢亿

1982

正高级

中国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状态评价中心

行业企业人员

2024-1-1 至 2024-12-31

2

杨发山

1968

正高级

中国

深圳市华睿丰盛带电作业有限公司

行业企业人员

2024-1-1 至 2024-12-31

3

牛国智

1964

正高级

中国

五凌电力有限公司

行业企业人员

2024-1-1 至 2024-12-31

4

张正坤

1971

正高级

中国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湖南分公司

行业企业人员

2024-1-1 至 2024-12-31

5

文韬

1982

正高级

中国

湖南湘电长沙水泵有限公司

行业企业人员

2024-1-1 至 2024-12-31

6

丁桂林

1984

正高级

中国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行业企业人员

2024-1-1 至 2024-12-31

7

张世海

1983

正高级

中国

贵州创星电力科学研究院

行业企业人员

2024-1-1 至 2024-12-31

8

史小虎

1979

正高级

中国

湖南钒谷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行业企业人员

2024-1-1 至 2024-12-31

9

张鑫

1981

正高级

中国

核工业二三0研究所

行业企业人员

2024-1-1 至 2024-12-31

10

廖曙光

1973

正高级

中国

长沙麦融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行业企业人员

2024-1-1 至 2024-12-31

11

陈飞

1981

正高级

中国

湖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行业企业人员

2024-1-1 至 2024-12-31

12

聂新林

1966

正高级

中国

湖南华菱钢铁集团

行业企业人员

2024-1-1 至 2024-12-31

13

卢建新

1969

正高级

中国

天地人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行业企业人员

2024-1-1 至 2024-12-31

14

田海平

1983

正高级

中国

电力科学研究院能源技术中心

行业企业人员

2024-1-1 至 2024-12-31

15

周俊

1986

正高级

中国

湖南军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行业企业人员

2024-1-1 至 2024-12-31

16

陈厚涛

1983

正高级

中国

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行业企业人员

2024-1-1 至 2024-12-31

17

贺德军

1984

正高级

中国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行业企业人员

2024-1-1 至 2024-12-31

18

余龙海

1967

正高级

中国

大力电工襄阳股份有限公司

行业企业人员

2024-1-1 至 2024-12-31

19

曾小亮

1984

副高级

中国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行业企业人员

2024-1-1 至 2024-12-31

20

张月华

1981

正高级

中国

北京电力设备总厂有限公司公司

行业企业人员

2024-1-1 至 2024-12-31

21

白贵平

1979

正高级

中国

东莞市大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行业企业人员

2024-1-1 至 2024-12-31

22

周建勇

1984

正高级

中国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行业企业人员

2024-1-1 至 2024-12-31

23

赵宇航

1983

正高级

中国

神华准能资源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行业企业人员

2024-1-1 至 2024-12-31

24

刘斌

1982

正高级

中国

五凌电力安生部

行业企业人员

2024-1-1 至 2024-12-31

25

曾作朋

1981

正高级

中国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桃源开发有限公司

行业企业人员

2024-1-1 至 2024-12-31

26

首建威

1971

正高级

中国

贵州清水江有限公司挂治水力发电厂

行业企业人员

2024-1-1 至 2024-12-31

27

王志杰

1982

正高级

中国

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行业企业人员

2024-1-1 至 2024-12-31

28

陈曙东

1983

正高级

中国

国家电投五凌电力有限公司

行业企业人员

2024-1-1 至 2024-12-31

29

韩凯

1989

正高级

中国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行业企业人员

2024-1-1 至 2024-12-31

注:(1)流动人员包括校内兼职人员、行业企业人员、海内外合作教学人员等。(2)工作期限:在示范中心工作的协议起止时间。

(三)本年度教学指导委员会人员情况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份

职称

职务

国别

工作单位

类型

参会次数

1

李传常

1983

正高级

主任委员

中国

长沙理工大学

校内专家

5

2

陈荐

1967

正高级

委员

中国

长沙理工大学

校内专家

5

3

曾祥君

1972

正高级

委员

中国

长沙理工大学

校内专家

5

4

岳光溪

1945

正高级

委员

中国

清华大学

外校专家

5

5

Stuart Gibb

1970

正高级

委员

英国

UHI North Highland

外籍专家

5

6

张力

1966

正高级

委员

中国

华中科技大学

外校专家

5

7

李庆

1983

正高级

委员

中国

中南大学

外校专家

5

8

李录平

1963

正高级

委员

中国

长沙理工大学

校内专家

5

注:(1)教学指导委员会类型包括校内专家、外校专家、企业专家和外籍专家。(2)职务:包括主任委员和委员两类。(3)参会次数:年度内参加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的次数。

三、人才培养情况

(一)示范中心仿真教学面向所在学校专业及学生情况

面向的专业数(个)

5

序号

专业名称

年级

学生人数

人时数

1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2021

176

7040

2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2022

270

5400

3

自动化(热工过程)

2021

59

472

4

自动化(热工过程)

2022

65

2600

5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2021

148

5920

6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2022

193

3860

7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2021

72

2880

8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2022

68

2720

9

储能科学与工程

2021

76

3040

10

储能科学与工程

2022

119

476

注:面向的本校专业:仿真教学内容列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

(二)仿真教学资源情况    

实验项目资源总数(个)

5

年度开设实验项目数(个)

36

年度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门)

8

实验教材总数(种)

3

年度新增实验教材(种)

0

注:(1)仿真项目:有仿真讲义和既往学生仿真报告的仿真项目。(2)仿真教材:由中心固定人员担任主编、正式出版的仿真教材。(3)仿真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独立设置学分的仿真课程。

(三)学生获奖情况

学生获奖人数(人)

81

学生发表论文数(篇)

146

学生获得专利数(项)

25

注:(1)学生获奖:指导教师必须是中心固定人员,获奖项目必须是相关项目的全国总决赛以上项目。(2)学生发表论文:必须是在正规出版物上发表,通讯作者或指导老师为中心固定人员。(3)学生获得专利:为已批准专利,中心固定人员为专利共同持有人。

四、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情况

(一)承担教学改革任务及经费

序号

项目/

课题名称

文号

负责人

参加

人员

起止

时间

经费

(万元)

类别

1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储能安全特色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HNJG-20230364

曹鹏辉

谭磊,刘代飞,陈荐,李传常

2024.1-2025-12

1

a

2

双碳目标背景下能源动力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HNJG-20230336

田红

陈荐,何建军,胡章茂,李传常

2024.1-2025-12

1

a

3

基于OBE理念的《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

HNJG-20230341

王文

唐欣、汤赐、岳雨霏、程慧婕

2024.1-2025-12

1

a

4

服务“双碳”战略的“思政+应用+双创”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电力系统暂态分析》课程为例

HNJG-20230366

王媛媛

黄婧杰, 岳雨霏, 籍宏震

2024.1-2025-12

1

a

5

服务“三高四新”战略的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与探索

HNJG-20230368

谢七月

王鸿懿、付强、周育才

2024.1-2025-12

1

a

6

“科教融汇”视域下《热力发电厂》课程教学改革思路的探索与研究

202401000612

杨延锋

刘亮、卿梦霞、阮敏、辛凤

2025.1-2027.12

6

a

7

面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国家级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建设方案研究与实践

202401000641

何建军

邱玮、陈建林、 曾栋坪

2025.1-2026.12

2

a

注:此表填写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课题。(1)项目/课题名称:项目管理部门下达的有正式文号的最小一级子课题名称。(2)文号:项目管理部门下达文件的文号。(3)负责人:必须是示范中心人员(含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4)参加人员:所有参加人员,其中研究生、博士后名字后标注*,非本中心人员名字后标注#。(5)经费:指示范中心本年度实际到账的研究经费。(6)类别:分为a、b两类,a类课题指以示范中心人员为第一负责人的课题;b类课题指本示范中心协同其他单位研究的课题。


(二)研究成果

1.专利情况

序号

专利名称

专利授权号

获准

国别

完成人

类型

类别

1

一种冷却塔滴水噪声降噪装置

ZL2021110926730

中国

廖力达

发明专利

独立完成

2

太阳能板清洗用静电吸附尘水分离装置

ZL2022101757808

中国

廖力达

发明专利

独立完成

3

基于LOD-ICA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方法

ZL2021111865217

中国

廖力达

发明专利

独立完成

4

反电渗析热能发电装置及方法

ZL201710333649.9

中国

何建军,尹业峰,陈荐,郭超然,余熙子

发明专利

独立完成

5

一种相变储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ZL202210272941.5

中国

李传常,李亚溪,李沐

发明专利

独立完成

6

一种可充换式相变储冷单元智能冷链储运装备

ZL202420562572.8

中国

李传常,朱傲常,谢宝珊,闫歆睿

发明专利

独立完成

7

一种冷热电综合供能的装配式源网荷储装备

ZL202321731483.3

中国

李传常,冷光辉,成华,陈荐,李亚溪

发明专利

独立完成

8

节能环保热能动力平台V1.0

2024SR1678318

中国

何金桥,陈湘仪

软件著作

独立完成

9

一种混合载体型脱硫剂及其制备方法

ZL 2024 1 0601407.3

中国

宣艳妮,彭帅诚,禹焜,蔣晓辉,赵晶,高海涛

发明专利

独立完成

10

一种基于平板热管强化换热的空冷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ZL202322637330.9

中国

赵晶,陈煜,孔璇,周彩婷,成新旋,韩金池

发明专利

独立完成

11

一种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高效热管理系统

ZL202322637329.6

中国

赵晶,孔璇,陈煜,周彩婷,成新旋,韩金池

发明专利

独立完成

12

一种可变曲率的柔性叶片及潮流能水轮机

201810146358.3

中国

邹淑云,李璠,刘忠,李文豪

发明专利

独立完成

13

高能量密度碱性铁硫液流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ZL202210897479.8

中国

贾传坤,邹海涛,丁美

发明专利

独立完成

14

一种以废旧橡胶为原料制备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方法

ZL202211326781.4

中国

贾传坤,李丹青,何鑫,丁美

发明专利

独立完成

15

低成本高性能大规模储能钒钛液流电池

ZL202210530232.2

中国

贾传坤,向维哲,丁美

发明专利

独立完成

16

从废旧磷酸铁锂极片材料中获取超纯磷酸铁的方法以及获取的超纯磷酸铁

ZL202111252423.9

中国

贾传坤,徐贺,丁美

发明专利

独立完成

17

过渡金属硫化物改性电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ZL202210324474

中国

丁美,闫苏,贾传坤

发明专利

独立完成

18

一种基于多重分形的负载型金属催化剂表面金属分散度的表征方法

ZL202010936147.7

中国

张巍,汤云灏,卢程,赵斌,尹艳山,卿梦霞,宋权斌,阮敏,陈冬林

发明专利

独立完成

19

废纸再生装置及其制纸方法

ZL202110308406.6

中国

张巍,李乐,赵斌,陈黄亮,伍乔,蒋含蕾,王子涵,龙玉凤

发明专利

独立完成

20

一种计及人员特征的建筑-新能源汽车负荷的预测方法

ZL202210690418.4

中国

张晓烽,孔晓英,颜仁仕

发明专利

独立完成

21

一种电热式生物质气化焦油热解装置

ZL201811322429.7

中国

何金桥,陈正春,冷淳

发明专利

独立完成

22

OXIDATION-RESISTANT MAGNESIUM ALLOY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LU506339B1

欧洲

陈维

发明专利

独立完成

23

一种应用于数据中心联产系统的双层协同优化方法、系统、设备以及介质

ZL202410422848.7

中国

张晓烽,傅昂,孙小琴,李杰,王蒙

发明专利

独立完成

24

一种高抗腐蚀高强度低弹性模量钛合金粉末的3D打印方法及钛合金

ZL202111167849.4

中国

周立波,毕熙胜,孙金山,陈荐,任延杰,邱玮

发明专利

独立完成

25

富含杂原子缺陷的石墨烯改性电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ZL202210354170.4

中国

丁美,伏虎,贾传坤

发明专利

独立完成

注:(1)国内外同内容的专利不得重复统计。(2)专利:批准的发明专利,以证书为准。(3)完成人:必须是示范中心人员(含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多个中心完成人只需填写靠前的一位,排名在类别中体现。(4)类型:其他等同于发明专利的成果,如新药、软件、标准、规范等,在类型栏中标明。(5)类别:分四种,独立完成、合作完成-第一人、合作完成-第二人、合作完成-其他。如果成果全部由示范中心人员完成的则为独立完成。如果成果由示范中心与其他单位合作完成,第一完成人是示范中心人员则为合作完成-第一人;第二完成人是示范中心人员则为合作完成-第二人,第三及以后完成人是示范中心人员则为合作完成-其他。(以下类同)。

2.发表论文、专著情况

序号

论文或

专著名称

作者

刊物、

出版社名称

卷、期

(或章节)、页

类型

类别

1

Stabilization of flake Zn powder anodes via designing functional

additives in electrolytes for aqueous Zn ion batteries

曹鹏辉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99: 139-148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2

The joint production of green diesel and activated carbon from spent

coconut shells (SCS): An energy techno-economic and Life Cycle

Assessment case for China

田红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472: 143319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3

Optimization Strategy for Low-Carbon Economy of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 Considering Carbon Capture-Two Stage Power-to-Gas Hydrogen Coupling

曾林俊

ENERGIES

17(13): 3205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4

Research on interval optimization of power system considering shared  energy storage and demand response

曾林俊

JOURNAL OF ENERGY STORAGE

86(B): 111273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5

Influence of annealing atmosphere on polarization behaviors of Hf0.5Zr0.5O2 ferroelectric films deposited on Ti electrodes

陈海燕

Ceramics international

50(21): 42789-42797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6

Buried interface modification of condensation reflux-processed SnO2 electron transport layers for CsPbBr3 perovskite solar cells

陈建林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703(2):135331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7

Multifunctional interface modification enables efficient and stable HTL-free carbon‐electroded CsPbI2Br perovskite solar cells

陈建林

ChemSusChem

17(16):12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8

Stress-induced phase stability and optoelectronic property changes in cesium lead halide perovskites

陈建林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135(17): 173101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9

Corrosion fatigue behavior of continuous gradient porous Ti-15Mo alloy prepared byselective laser melting

陈荐

Fatigue & Fracture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 Structures

47(3):1008-1023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10

Efficient hydrogen generation from noncatalytic alcoholysis of Al/LiBH4 mixture for fuel cell applications

陈康

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

323: 129611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11

Achieving excellent oxidation resistance in a Mg alloy by grain boundary adhesion and in-situ phase transformation

陈维

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30: 9205-9212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12

Achieving excellent strength-plasticity synergy in a LPBF-processed CoCrNi  medium entropy by introducing rare-earth oxide

陈维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

212: 113999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13

Incipient fault characteristic extraction for gears by using MVMD and IDTW

陈向民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8(3): 1027-1037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14

Aromatic-enriched bio-oil from lignin pyrolysis catalyzed by HZSM-5: Insights into product selectivity and in-situ deoxygenation mechanism

成珊

Journal of Analytical and Applied Pyrolysis

185: 106877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15

Enhancement of sulfur control by conditioners during sewage sludge pyrolysis: Focusing on screening and in-situ sulfur fix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model compounds

成珊

Energy

312: 133481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16

Insights into the Synergistic Effect and Inhibition Mechanism of Composite Conditioner on Sulfur-Containing Gases during Sewage Sludge Pyrolysis

成珊

Molecules

29(17): 4110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17

Study on the effect of conditioner on NOx precursor control behavior from sewage sludge pyrolysis: Focusing on conditioner assessments and in-situ fixation mechanism

成珊

Waste Management

189: 1-10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18

Synergistic Catalytic Effects on Nitrogen Transformation during Biomass Pyrolysis: A Focus on Proline as a Model Compound

成珊

Molecules

29(13):3118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19

A perspective on manganese-based flow batteries

丁美

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

57(42):423002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20

An alkaline S/Fe redox flow battery endowed with high volumetric-capacity and long cycle-life

丁美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591: 233856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21

Regulating the solvation structure of Zn2+ via glycine enables a long-cycling neutral zinc-ferricyanide flow battery

丁美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673: 496-503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22

Influence of discharge energy on electromagnetic compa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pper powders with same compression amount

董东营

Advanced Powder Technology

35(1): 104319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23

Effcient electrochemical hydrogen peroxide production enabled  by defect engineering of epoxy rich carbon materials

甘浪

ionics

30(10):6377-6381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24

Highly active CoP embedded in hollow nitrogen-doped carbon as an effcient bifunctional electrocatalyst for rechargeable zinc-air batteries

甘浪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51(B): 1391-1399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25

Highly anticorrosive Cr2AlC coatings on 304 stainless steels as bipolar plates for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

甘浪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685: 162018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26

In-situ grafting of CoO nanosheets onto hollow Co–N–C matrix for an  enhanced bifunctional oxygen electrocatalyst

甘浪

Journal of 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

968: 118503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27

Preparation and performance study of SiO2  aerogel thermal insulation coating with nanoporous structure for wind turbine blade surface

何建军

JOURNAL OF ADHES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8(13): 2425-2446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28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molecular evolution of changqing petroleum coke during air and pure oxygen combustion: A ReaxFF method analysis

何金桥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452: 142104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29

A multiple-coordination framework for CsPbI2Br perovskite solar cells

黄金成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

12(11):4112-4122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30

A promising strategy of multicomponent alloy intermedium for enhancing  the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inertia friction welding joints of Inconel  718 alloys

黄伟颖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A

899:  146480.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31

Effects of extrusion temperature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low-alloyed Mg-Bi-Ca-Mn alloy

黄伟颖

Intermetallics

175: 108480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32

Tailoring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and discharge performance of Mg–Al–Ca–Mn anodes for Mg-air batteries by different extrusion ratios

黄伟颖

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28: 3494-3506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33

Investig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and nitrogen conversion mechanism during lignin/phenylalanine co-pyrolysis

黄章俊

Journal of the Energy Institute

118:  101885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34

Advanced 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y Facilitated by Synergistic Effects of the Co2P-Modified Electrode

贾传坤

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

12(34): 12837-12844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35

Promoting the systematic utilization of 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 (RAP) through waste asphalt-derived carbon in batteries applications

贾传坤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494: 153055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36

Combination of Karhunen-Lo` eve and intrusive polynomial chaos for uncertainty quantification of thermomagnetic convection problem with stochastic boundary condition

姜昌伟

Engineering Analysis with Boundary Elements

159: 452-465.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37

Dual-phase change composites with temperature control and low infrared emissivity properties fabricated by electrospinning for infrared stealth and thermal camouflage

李传常

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

67(12):3755-3765

CSCD

合作完成—第一人

38

Electrospinning-hot pressing technique for the fabrication of thermal and electrical storage membranes and its applications

李传常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31(9):1945-1964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39

Microcrystalline graphite-coupled carbon matrix composites with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for photothermal conversion and storage

李传常

Journal of Energy Storage

84(B): 110689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40

Novel phase change cold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for refrigerated transportation of fruits

李传常

Renewable Energy

220:119583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41

Novel ternary inorganic phase change gels for cold energy storage

李传常

Journal of Energy Storage

100:113482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42

Phase-change composite elastomers for efficient thermal management at contact interface

李传常

Composites Communications

52:102149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43

Review on operation control of cold thermal energy storage in cooling systems

李传常

Energy and Built Environment

6(3): 509-523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44

Transparent thermochromic VO2/PAN nanocomposite films prepared by electrospinning-hot pressing technique

李传常

Therm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47: 102334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45

Influence of energy density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y regulation of additive manufactured pure nickel

李聪

Advanc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16(2): 1–15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46

Study on the texture evolut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elective laser melting pure nickel

李聪

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Technology

30:6699-6710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47

The Effect of Extrusion Ratio on the Discharge and Corrosion Behavior of Mg-3Al-2.8Y-0.7Mn Alloy

黄伟颖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AND PERFORMANCE

2024: 1-12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48

An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y on the energy storage and release performance of 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s with phase change material for the data center

李杰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55: 123966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49

Analysis of heat transfer and fluid flow during the melting process of PCM within tubular thermal energy storage unit

李杰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44: 122681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50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cold harvest of 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s for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李杰

Journal of Energy Storage

78: 110108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51

Thermal performance of pin fin heat sinks with phase change material for electronic devices thermal management

李杰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50: 123456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52

Approaching nearly zero energy of PV direct air conditioners by integrating  building design, load flexibility and PCM

李思慧

Renewable Energy

221: 119637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53

Highly-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enabled by piezotronic effects in SrTiO3/BaTiO3 nanofiber heterojunctions

李微

Nano Energy

127: 109745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54

Improved stress-corrosion-cracking resistance of Mg-3Al-3Ca alloy enabled by coupled addition of Y and Nd

李微

Materials Today Communications

41: 110731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55

Photodetector based on 2H-WSe2 grown by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method

李微

Materials Letters

367: 136580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56

The pre-corrosion fatigue behavior of 321 steel coated by laser additively manufactured FeCoNiCrMn high-entropy alloy

李微

Ocean Engineering

296: 117008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57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of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in airfoil channel PCHEs using Bézier curves

刘瑞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61: 125045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58

A numerical study of a novel centrally bifurcated mini-channel liquid cooling plate for enhanced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吕又付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47: 123052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59

Enhanced carrier transfer performance on blade-coating PbS quantum dot solar cells by coordinated operation of iodine ligands

彭卓寅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1009: 176779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60

High-Performance CuInS2 Quantum Dot Sensitized Solar Cells Through I/MPA Dual-Ligands Passivation

彭卓寅

Chemistry-An Asian Journal

19(23): e202400836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61

Effective fixation of Cu(II) and Cr(III) in solution by food waste biochar –  Innovative and valuable treatment method for municipal solid waste

卿梦霞

Fuel

361: 130679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62

Experimental and DFT study on the effect of typical component interaction  on nitrogen conversion during pyrolysis of food waste

卿梦霞

Journal of Analytical and Applied Pyrolysis

177: 106322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63

Comparative study of CaO and CaCO3 on microstructure refinement, mechanical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AM60

邱玮

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30: 307-317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64

Effect of lanthanum oxide o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ZK60 magnesium alloy. Journal of Rare Earths

邱玮

Journal of Rare Earths

42(12):2270-2278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65

The Influence of CeO2 Content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ZK60 Mg Alloys

邱玮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 (English Letters)

38(2):287-298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66

The Semi-continuous (Mg,Al)2Ca Second Phase on Mg-Al-Ca-Mn Alloys as an Efficient Anti-corrosion Anode for Mg-Air Batteries

邱玮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990: 174387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67

An energy-efficient solution to sludge drying and combustion process through Camellia oleifera shells amended foaming

阮敏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354: 120400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68

Subcooled pool boiling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on hierarchically biomimetic laser-structured surfaces with gradient pores

石尔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s

195: 108651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69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cold harvest of 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s for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孙小琴

Journal of Energy Storage

78: 110108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70

A 5 V ultrahigh energy density lithium metal capacitor enabled by the fluorinated electrolyte

谭磊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71: 103692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71

An experimental and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investig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HZSM-5 on pyrolysis oils produced from vanillin, a model lignin compound

田红

Journal of the Energy Institute

116: 101761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72

Balancing bio-oil quality and yield during rapid pyrolysis of Miscanthus using ZSM-5 and metal oxides

田红

Biomass and Bioenergy

190: 107423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73

Catalytic pyrolysis of wheat straw based on dual catalyst CaO/ZSM-5 with acid washing and torrefaction pretreatment to enhance aromatic yield in bio-oils

田红

Journal of the Energy Institute

117: 101836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74

Competitive adsorption of H2O and CO2 on nitrogen-doped biochar with rich-oxygen functional groups

田红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359: 130476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75

Effect of aqueous phase bio-oil and its typical organic matter washing pretreatment on catalytic pyrolysis characteristics of biomass

田红

Journal of the Energy Institute

113: 101503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76

Hierarchical HZSM-5 catalysts enhancing monocyclic aromatics selectivity in co-pyrolysis of wheat straw and polyethylene mixture

田红

Renewable Energy

233: 121150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77

Impact of acid washing and torrefaction on biomass pyrolysis characteristics and product distribution

田红

Biomass and Bioenergy

191: 107455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78

Investigation of the mechanism and interaction of nitrogen conversion during lignin/glutamic acid co-pyrolysis

田红

Journal of Analytical and Applied Pyrolysis

183: 106795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79

The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of converting Miscanthus to hydrocarbon biofuel by pyrolysis and catalytic hydrotreatment

田红

Biomass and Bioenergy

181: 107041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80

The impact of H-ZSM-5 catalyst on the mechanism of fuel-N conversion during glutamic acid pyrolysis

田红

Journal of Analytical and Applied Pyrolysis

176: 106269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81

The joint production of green diesel and activated carbon from spent coconut shells (SCS): An energy techno-economic and Life Cycle Assessment case for China

田红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472: 143319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82

Analysis of energy performance and load mat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 (BIPV) systems in office building

王蒙

Journa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96: 110313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83

Effect of angle of incidence on the optical-electrical-thermal performance of photovoltaic insulated glass units

王蒙

Renewable Energy

226: 120364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84

Carbonized loofah sponge fragments enhanced phase change thermal energy storage: Preparation and thermophysical property analysis

肖俊兵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42: 122505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85

Phase change energy storage using boron nitride/carbonized loofah sponge

肖俊兵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57: 124182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86

Study on rapid prediction of flow field in a knudsen compressor based on multi-fidelity reduced-order models

肖千豪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86: 519-529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87

Heat pump integrated with latent heat energy storage

谢宝珊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17(19): 6943-6973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88

Dynamical behavior of nonclassical diffusion equation with perturbed parameter and memory

谢喆

Discrete and Continuous Dynamical Systems - Series B (DCDS-B)

30(1): 44-65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89

Evaluation of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effect at the hot/cold end of a Stirling engine using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factor

辛凤

Energy

311: 133351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90

Flow and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torsional tube cluster heater in a Stirling engine

辛凤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48: 123334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91

Flow and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reciprocating oscillatory flow in a Stirling engine compared to steady unidirectional flow

辛凤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s

204: 109252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92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of a Stirling engine heating tube with three-pronged slant rods under oscillatory flow

辛凤

Energy

301: 131707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93

Tensile Properties of Cryorolled Cu/Al Clad Sheet with an  SUS304 Interlayer after Annealing at Various Temperatures

宣艳妮

Materials

17(16): 4065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94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ffect of sound waves on the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heated pipes

杨延锋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Fluid Flow

107: 109366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95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acoustic streaming vortices in cylindrical tube arrays

杨延锋

Open Physics

22(1):20240022.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96

Hydrodynamic performance and energy efficiency of an undulating fin based on the composite motion of oscillation and pitch

殷谦

Ocean Engineering

314: 119707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97

Hydrodynamic performance research of underwater oscillating fin with the compound locomotion of two modes

殷谦

The Journal of Mechanisms and Robotics-Transactions of the ASME

16(12): 124503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98

Na, Mg, and Ca as promoters for N2O adsorption on char surface: A theoretical study

尹艳山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304: 120957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99

Quantum chemical study of the effect of oxygen-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s on N2O adsorption on char

尹艳山

Fuel

365: 131319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100

The Space Confinement Effect of Catalytic Material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Low Temperature Denitration

张巍

Progress in Chemistry

36(6): 928-938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101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a novel biomass-based CCHP system integrated with SOFC and HT-PEMFC

张晓烽

Energy

295: 131112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102

Multiple spatial-temporal scales assessment of solar and wind resources potential integrating geospatial-technology-correlation indicators: A case study of Hunan Province

张晓烽

Energy

304: 132036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103

Multi-scenario optimization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 considering co-scheduling of EVs and stationary energy storage

张晓烽

Renewable Energy

237: 121927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104

Performance investigation and operation optimization of an innovative hybrid renewable energy integration system for commercial building complex and hydrogen vehicles

张晓烽

Energy

301: 131640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105

Three stage optimization of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 considering source load uncertainties and orderly charging of NEVs

张晓烽

Energy

313: 133717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106

Effect of vapor chamber on thermo-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

赵晶

Applied Energy

360: 122766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107

Grain Morpholog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Tailoring of Inconel 625 Alloy Fabricated by Laser Powder Bed Fusion

周立波

Advanced Engineering Materials

26(7): 2301785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108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and High Strength Ductility Synergy of Ti-13Nb-13Zr-2Ta Alloy Fabricated by Laser Powder Bed Fusion

周立波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 (English Letters)

37(12):2029-2044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109

Muti-mechanism of the improving wear performance for titanium alloy via laser powder bed fusion

周立波

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30:3186-3199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110

The evolution of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Inconel 625 alloy fabricated by laser powder bed fusion via novel hybrid scanning strategy

周立波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A

911:146925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111

Structure and regional optimization of a phase change material Trombe wall system

周亚苹

Energy

305: 132273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112

A synergistic modification strategy for enhancing the cycling stability and rate capacity of single-crystal nickel-rich cathode materials

朱华丽

Journal of Energy Storage

98: 113220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113

Strong interaction between efficient magnetic tri-metallic PdFeCo nano-alloy towards formic acid dehydrogen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n-situ hydrogenation

邹亮羽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58: 1406-1417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114

钙钛矿太阳电池的离子液体添加剂工程

陈建林

太阳能学报

45(04):72-84

CSCD

合作完成—第一人

115

基于ATVCF与IAOA-SDAE的变转速齿轮故障识别

陈向民

动力工程学报

44(11):1723-1732

CSCD

合作完成—第一人

116

基于URP-ANCNN的变转速齿轮箱智能故障诊断方法

陈向民

噪声与振动控制

44(02):129-135

CSCD

合作完成—第一人

117

铁、钙对脯氨酸热解氮演化规律影响机理研究

成珊

工程热物理学报

45(07):2138-2146.

CSCD

合作完成—第一人

118

基于改进灰狼算法优化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的水冷壁壁温预测

冯磊华

热力发电

53(01):188-196

CSCD

合作完成—第一人

119

基于双深度输入凸神经网络多模型的中间点过热度预测控制

冯磊华

热力发电

53(01):107-114

CSCD

合作完成—第一人

120

热管耦合相变材料全气候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性能分析

胡章茂

中国电力

57(06):27-36

CSCD

合作完成—第一人

121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甲烷富氧燃烧机理优化

黄章俊

动力工程学报

2024,44(04):520-527

CSCD

合作完成—第一人

122

汽轮机末级叶片用SP700钛合金气体渗氮层结构与性能研究

李聪

动力工程学报

44(08):1153-1162

CSCD

合作完成—第一人

123

复杂背景下的多晶硅太阳电池缺陷检测

廖力达

太阳能学报

45(09):295-303

CSCD

合作完成—第一人

124

基于哨兵函数和S变换的风力机叶片材料损伤特性研究

廖力达

太阳能学报

45(07):656-663

CSCD

合作完成—第一人

125

基于声发射b值分析的风力机叶片材料损伤特性研究

廖力达

太阳能学报

45(02):172-180

CSCD

合作完成—第一人

126

基于Bezier曲线的气膜冷却孔出口孔形优化

刘瑞

动力工程学报

44(08):1173-1180

CSCD

合作完成—第一人

127

基于迁移学习和CNN-LSTM的水轮机空化状态识别方法

刘忠

动力工程学报

44(10):1533-1540

CSCD

合作完成—第一人

128

有机工质向心透平气动设计与性能优化研究

卢绪祥

动力工程学报

44(08):1181-1188

CSCD

合作完成—第一人

129

石蜡-聚乙二醇双梯度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吕又付

太阳能学报

已录用

CSCD

合作完成—第一人

130

SiO2对MnCe/Ti催化剂脱硝抗硫性能调控机理研究

卿梦霞

工程热物理学报

45(06):1845-1856

CSCD

合作完成—第一人

131

储能电池组浸没式液冷系统冷却性能模拟研究

孙小琴

储能科学与技术

14(02):648-658

CSCD

合作完成—第一人

132

穿孔翅片水冷散热器的流动传热数值模拟

孙小琴

低温与超导

52(10):91-98

CSCD

合作完成—第一人

133

碳基纳米石蜡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

孙小琴

储能科学与技术

13(12):4349-4356

CSCD

合作完成—第一人

134

煅烧温度对钠离子P2-Na0.67Ni0.1Fe0.1 Mn0.8O2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

谭磊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34(06):1884-1892

CSCD

合作完成—第一人

135

木质素对氨基酸热解生物油中含氮产物的影响

田红

工程热物理学报

45(08):2502-2508

CSCD

合作完成—第一人

136

考虑供需双边响应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

肖辉

电力建设

45(10):13-23

CSCD

合作完成—第一人

137

基于相图分析的氯化物复合熔盐储热性能研究

肖俊兵

化工学报

76(03):963-974

CSCD

合作完成—第一人

138

声波激励下W型火焰锅炉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

杨延锋

动力工程学报

44(08):1163-1172

CSCD

合作完成—第一人

139

一种多分量信号分解方法:时频滤波分解

张亢

电子学报

52(08):2618-2627

CSCD

合作完成—第一人

140

考虑EV/住宅综合需求响应的CCHP两阶段协同优化

张晓烽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已录用

CSCD

合作完成—第一人

141

考虑自然冷源的数据中心综合能源系统双层协同优化配置研究

张晓烽

太阳能学报

已录用

CSCD

合作完成—第一人

142

基于纳米TiO2对十四烷-正辛酸二元相变微胶囊的改性制备及性能表征

张云峰

化工新型材料

2(09):154-157+162

CSCD

合作完成—第一人

143

石蜡与低熔点合金双级联相变材料强化板翅式散热器换热性能的数值模拟

张云峰

储能科学与技术

13(05):1460-1470

CSCD

合作完成—第一人

144

基于气液两相地热源的ORC发电系统工质筛选

赵斌

动力工程学报

44(01):68-75

CSCD

合作完成—第一人

145

双重改性三元正极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朱华丽

现代化工

44(01):120-125+132

CSCD

合作完成—第一人

146

新能源材料科学

黄伟颖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5648-5301-3

中文专著

合作完成—第一人

:(1)论文、专著均限于教学研究、学术期刊论文或专著,一般文献综述、一般教材及会议论文不在此填报。请将有示范中心人员(含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署名的论文、专著依次以国外刊物、国内重要刊物,外文专著、中文专著为序分别填报。(2)类型:SCI(E)收录论文、SSCI收录论文、A&HCL收录论文、EI Compendex收录论文、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收录论文、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收录论文(CSSCI)、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期刊收录论文(CSCD)、外文专著、中文专著;国际会议论文集论文不予统计,可对国内发行的英文版学术期刊论文进行填报,但不得与中文版期刊同内容的论文重复。(3)外文专著: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4)中文专著: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不包括译著、仿真中心年报、论文集等。(5)作者:多个作者只需填写中心成员靠前的一位,排名在类别中体现。


3.仪器设备的研制和改装情况

序号

仪器设

备名称

自制或

改装

开发的功能和用途

(限100字以内)

研究成果

(限100字以内)

推广和应用的高校

1

源网荷储综合能源系统

自制

可开展能源电力生产、转换、存储、利用的过程监测、控制等方面科学研究和教学,可为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及相关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虚拟仿真场所和研究平台,同时服务全校本科生工程认知实训。

接待3000余人参与认识实习,2300余人参与课程实践,700余人参与课程教学实践,1500余人参与课程教学,不仅推动了产学研合作,还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项目开发提供了实践支持,进一步推动了新能源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应用拓展

本校

注:(1)自制:仿真中心自行研制的仪器设备。(2)改装:对购置的仪器设备进行改装,赋予其新的功能和用途。(3)研究成果:用新研制或改装的仪器设备进行研究的创新性成果,列举1-2项。

4.其它成果情况

名称

数量

国际会议论文数

4篇

国内一般刊物发表论文数

13

省部委奖数

1项

其它奖数

3项

注:国内一般刊物:除“(二)2”以外的其他国内刊物,只填汇总数量。

五、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情况

(一)信息化建设情况

信息化建设

中心网址年度访问总量

8432人次

虚拟仿真教学项目

8

(二)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情况

1.参加示范中心联席会活动情况

所在示范中心联席会学科组名称

交通能源航空组

参加示范中心联席会活动人次数

3(人次)

2.承办大型会议情况

序号

会议名称

主办单位名称

会议主席

参加人数

时间

类型

1

第二届国际能源工程会议(The 202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ergy EngineeringICEE

长沙理工大学主持召集Thermal Energy Storage、Energy storage for energy-efficient buildings两个分会场

李传常孙小琴

100

2024年11月29日-12月2日

全球性

:主办或协办由主管部门、一级学会或示范中心联席会批准的会议。请按全球性、区域性、双边性、全国性等排序,并在类型栏中标明。

3.参加大型会议情况

序号

大会报告名称

报告人

会议名称

时间

地点

1

长沙理工大学储能专业建设汇报

李传常

2024年全国储能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研讨会

2024-11-30

福建厦门

2

Operation strategy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distributed photovoltaic-battery system in residential buildings with phase change materials

孙小琴

第二届国际能源工程大会(ICEE2024)

2024-11-29

中国香港

3

Mineral-based 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 for packed bed thermal storage system

谢宝珊

第二届国际能源工程大会(ICEE2024)

2024-11-29

中国香港

4

相变储能性能分析及结构优化研究进展

李杰

第二十五届中国制冷空调、热泵、通风及冷链装备博览会

2024-11-15

湖南长沙

5

先进储热与储冷技术及其交能融合应用

李传常

2024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能源交通融合”论坛

2024-9-27

海南海口

6

不同预处理条件对生物质催化热解制备芳香烃化合物研究

田红

第十九届中国可再生能源大会

2024-8-16

陕西西安

7

海上风电机组智慧预警与故障诊断技术

唐明珠

2024年八桂科技讲坛暨广西发电企业技术监督交流会

2024-6-26

广西南宁

8

工程热力学一流本科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

石尔

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三十届全国学术会议

2024-5-27

河北保定

9

污泥脱水调理剂热解过程中原位固定邮寄硫氮研究

成珊

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三十届全国学术会议

2024-5-27

河北保定

10

基于工质压缩液化的物理储能基础问题研究

陈嘉祥

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三十届全国学术会议

2024-5-27

河北保定

11

新型储能技术与交通融合发展探索及实践

李传常

全国交通能源科技与产业创新大会

2024-5-25

山西太原

12

新型医用微射流速度调控方法及注射效果研究

曾栋坪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第十届气动力学与流体机械青年学者研讨会

2024-4-19

黑龙江哈尔滨

注:大会报告:指特邀报告。

4.承办竞赛情况

序号

竞赛名称

竞赛

级别

参赛

人数

负责人

职称

起止

时间

总经费

(万元)

1

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校内选拔赛

校级

489

尹艳山

副教授

2024-3至2024-8

1.5

2

第二届“碳寻未来,绿色践行” 创意设计大赛

校级

150

张晓烽

副教授

2024-10至2024-11

0.5

注:竞赛级别按国家级、省级、校级设立排序。


5.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序号

活动开展

时间

参加

人数

活动报道网址

1

2024-8-19

100

长理能动学子在乡村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https://www.csust.edu.cn/ndxy/info/1423/11751.htm)

2

2024-7-30

50

普及防震知识,共筑安全防线(https://www.csust.edu.cn/ndxy/info/1423/11732.htm)

3

2024-7-29

50

生活中的隔热小秘密:碳化层的奇妙应用(https://www.csust.edu.cn/ndxy/info/1423/11728.htm)

4

2024-7-25

40

长理“生命至上,安全先行”防溺水安全教育深入桑植(https://www.csust.edu.cn/ndxy/info/1423/11711.htm)

5

2024-7-24

40

“红烛”科普筑梦团队开展“水浮式指南针”科普活动(https://www.csust.edu.cn/ndxy/info/1423/11699.htm)

6

2024-7-23

50

巧用科学“摩”力,启智润心育德(https://www.csust.edu.cn/ndxy/info/1423/11688.htm)

6.承办培训情况

序号

培训项目名称

培训人数

负责人

职称

起止时间

1

核能人才“订单+联合”培养技术服务

130

李传常

正高级

2024-7至2028-7

2

陕煤电力石门有限公司66万千瓦扩能升级改造项目集控运行理论培训及教材编写技术服务

110

陈荐

正高级

2024-12至2025-12

3

长安益阳发电有限公司100万扩能升级改造项目培训

135

陈荐

正高级

2024-1至2025-8

注:培训项目以正式文件为准,培训人数以签到表为准。

(三)安全工作情况

安全教育培训情况

765

是否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伤亡人数-伤

0人

伤亡人数-亡

0人

注:安全责任事故以所在高校发布的安全责任事故通报文件为准。如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请在其下方表格打钩。如发生安全责任事故,请说明伤亡人数。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