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探索

您的当前位置: 理念探索> 正文

学科建设三步曲:自发-被组织-自组织

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双一流”建设的实施将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进一步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从而全面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虽然长沙理工大学现在还不是双一流高校,机械工程学科也不是一流建设学科,但学科是一所大学发展的基础,是一所大学发展方向和水平的主要标志,是一所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一所大学的学科、专业设置及其建设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水平,长沙理工大学为此成立了“双一流”建设办公室,制定了《长沙理工大学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因此,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的发展必须坚持以机械工程学科为载体、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学院的各项工作都应该围绕机械工程学科建设来展开。学院安排在国庆节假期的最后一天来组织全院教授、具有博士学位的老师和系中心负责人召开机械工程学科建设研讨会,就是因为感到时间的紧迫性和任务的艰巨性,我们要尽快在总结第四轮学科评估及2017年申请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等工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发展共识、明确发展思路、制定行动方案,为第五轮学科评估和2020年机械工程博士点申报工作早做准备。按照筹备这次机械工程学科建设研讨会的分工,等下分管学科建设工作的胡宏伟会结合《机械工程高水平学科建设实施方案》和第四轮学科评估情况谈《机械工程学科建设目标、现状和问题》,分管研究生工作的毛聪和分管科研工作的胡林会结合各自工作谈如何对标学科评估指标,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与科研水平的具体举措,我则从宏观层面上谈谈对学科建设的理解和建设思路,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学科建设三步曲:自发-被组织-自组织》。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学科建设是现代大学发展的永恒主题,是一所大学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证,是一所大学谋求发展的龙头工程、系统工程和标志性工程,但建设好学科,我们首先得明白什么是学科?考辩学科的源起与发展,“学科”在概念上实际上有两层语义,其一是“作为知识分类的体系”,其二是“作为知识劳动的组织”。前者指“形而上”的学科知识形态,后者指“形而下”的学科组织形态。这也意味着,我们通常讨论大学的学科建设存在着基于“知识” 和基于“组织”这两个不同的基本立场。基于“知识”立场的学科建设旨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作为知识体系的学科,即作为知识门类的学科在知识上的增进,这个语义上的机械工程学科就是一门涉及利用物理定律为机械系统作分析、设计、制造、运营及维修的工程学科;基于“组织”立场的学科建设旨在不断提升作为不同学科要素构成的知识组织的组织化程度,即作为知识劳动组织的成长和发展。从理论上来看,知识是发展大学学科的终极目的,基于“知识”立场的学科建设似乎更能体现高等教育的深刻内涵,也符合学者的价值需求,但这一语义上的学科建设没有组织边界,也没有国界,必然是整个学科共同体的共同责任。这就决定了大学的学科建设在本质上是基于学科组织的建设,它能够准确地进行组织活动,即能够“为了得到优于个人单独行动或工作所得到的结果而对集体力量进行安排”,它实际上涉及三个基本维度:首先是形态维度,学科发展指的是组织规模从小到大,组织规范和制度从无到有等组织化程度的变化;其次是文化维度,学科发展指的是学科文化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先进的变化;再次是能力维度,学科发展指的是学科生产力水平从低到高,创新能力的由弱变强。在“作为知识劳动的组织”这个语义上,我们才有浙江大学的机械工程学科、上海交通大学的机械工程学科、湖南大学的机械工程学科、长沙理工大学的机械工程学科之分。

既然我们讲学科是一个组织,那么组织都是有生命的,生命都是有周期的,学科的“生成”与“成长”都是有规律的。归纳起来,学科组织的生成大致有四种有不同的生成方式第一种是自然演变的。所谓自然演变,就是我们大部分的学科是从教研室慢慢演变到一个学科的。第二种是内部裂变的。教研室中某一个人通过课题研究,集聚形成了一个课题组,慢慢地分离成为一个学科。第三种方式是外部催生的。在政府或企业依据社会重大需求的引导下,给予了资源支撑并逐步形成的学科。还有一个就是主动播种,比如学校发现这个事可以做,以对接社会的要求。这是学科“生”的四种方式,“生”的问题很重要,学科组织之“生”是学科建设的起点,生成问题解决了,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是成长。大学学科组织的成长也可归结为四种路径:第一就是自然渐进式生长,慢慢地发展,现有的一流学科大多是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缓慢成长起来的。第二,资源依赖式增长,政府、市场有大的资源进入,学科获得了新的发展机会。第三,理性决策式生长,学科有很好的谋划,长远的顶层设计,明确选择做什么和不做什么,内部有很好的分工,形成了合理的结构。第四,强制模仿式生长,就是对标发展快的学科是怎么做的,我们也怎么做,学他人的经验。我们只有了解了学科生成和成长的方式,才能回答学科是怎么来的,从哪里来的,才能理解为什么这个学校有这样的学科结构而那个学校是那样的学科结构,为什么这个学科是这个时期诞生的而不是那个时期诞生的,为什么有些学科发展了几年后衰落了,而有些学科发展得越来越壮大了,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地制定学科建设目标与方案,让我们的学科生长得越来越好。

长沙理工大学的机械工程学科又是如何生、如何长的呢?回顾汽机学院的办学历史可知,1978年长沙交通学院升为本科之后,1979年始,起重运输与工程机械专业招收本科生,1980年始,汽车运用工程专业招收本科生,两个专业都是分别面向交通行业的交通基础建设与运输行业机械设备的管、用、养、修,都属于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范畴,1986获得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硕士点,2006年获得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1996年经教育部批准,在原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科专业的基础上创办“机械电子工程”四年制本科专业,1998年按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将“起重运输与工程机械”和“机械电子工程”两专业合并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04年车辆工程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机制专业与车辆工程专业,自然属于机械工程学科范畴。之后,汽车运用工程专业慢慢演变为今天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随着部分教师自身发展与专业办学需要,一些科研方向已经偏离了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范畴,长沙理工大学的机械工程学科开始自然演变,2006年有了机械电子工程和车辆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2010年有了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10多年来,机械工程学科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在省级科研与教学平台方面都有了非常多的突破,在此期间,工程机械与汽车成为了湖南省两支上千亿产值的重要支柱产业,机械工程学科发展的重要性对“以工为主”的长沙理工大学来说已经不言而喻,汽机学院需要更加关注机械工程学科的建设。只是长沙理工大学的机械工程学科“生”是自然生,“长”也是自然长,现在已经面临上升路上的天花板,机械工程学科要上层次、上水平,必须转向理性决策式生长,学科要有长远的顶层设计,明确选择做什么和不做什么,内部要有很好的分工,形成了合理的结构。

然而,相比学校对我们的发展要求,分析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我们的差距仍然非常之大,发展任务也非常之重。学校给机械工程定的2030年的发展目标是学科评估为B+档次,学院在双一流办公室指导下制定了《机械工程高水平学科建设实施方案》,确定了分阶段建设目标,到2020年,机械工程学科要达到区域一流学科水平,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达到C+水平。从第四轮学科评估来看,C的中位水平是105,C+的中位水平是85,而我们在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在校生质量、科研项目、社会声誉等指标上还远远落后于这个水平。这些指标落后的主要问题在于我们缺少教学成果奖、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平台;缺少一流师资队伍、科技创新团队、博士点;缺少国家基金重点项目、有影响力的横向项目和足够多的专利转化项目。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我们是脚踩西瓜皮,溜到哪里是哪里,还是目标明确、措施得力、集体行动、责任到人,跑步前进,这是在座各位必须做出的选择。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机械工程学科在下一轮学科评估达不到C+,我们在学科建设上将没有任何话语权,必将损害在座各位的共同利益,影响各项资源分配,包括各种建设资金、职称评审指标等等。

我们该如何建学科?我们得先厘清一下大学学科组织的“学科”是谁的“学科”?这里其实涉及三个主体:政府的学科、学校的学科和学者的学科,我们需要理顺它们之间的关系、明确各个主体的责任。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公用事业,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国家政策的引领密切相关。1985年中共中央在《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正式提出 “根据同行评议、择优扶植的原则,在高等学校有计划地建设一批重点学科”, 这一强烈的政策信号驱动了各级政府和高等学校的积极参与。两年后,国家教委组织了全国第一次重点学科评选,拉开了我国学科建设运动的序幕。后面三十年发展为中国大学介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了现实基础。2015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对新时期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做出新部署,将“211工程”、“985工程”及“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等重点建设项目,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并于同年11月由国务院印发,决定统筹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学科建设成为各级政府配置高等教育资源的一种基本方式。为了获得政府的教育资源,提高学校的办学影响力,学校在学科建设上必然会在三个方面发力:第一,制定学校基于学科发展的战略规划;第二,整个学校会基于学科实现整个内部管理体制的改变;第三,建设学科的公共服务体系,体现内部资源共享。为了实现学校的学科整体发展战略目标,资源配置自然成为学校调动各个学科建设积极性的有效方式。实际上,学院和学院的学者是学科建设的主体,即使是学者自发形成的学科,最终也归结为要做三件事情。首先,确定方向,争取研究任务。其次,建设学科队伍,搭建学科平台。学科带头人当然重要,但是学科成员是基本力量,做好学科建设就必须让学科成员做好从教师到学者的转型。教师更多的是知识的传播,但学科是要做研究的,当教师从传播知识转型为对知识的融合和应用,带着学生一起做科学研究和服务的时候转型可能就成功了。再次,建设内部制度,形成学科文化。一个学科真正能够进行很好的建设,实际上是有一个流程的,从愿景到目标,到制度文化,到战略,到流程,到人才。因此,相当长的时期内,如何建学科的关键是我们在机械工程学科建设上能否形成集体意识和共同愿景?包括有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合理的规章及奖励制度;自然形成的学术骨干和带头人。我们需要共同认识到:学校和学院会充分尊重学者的学术研究自由,我们也渴望自由探索能够导致异军突起,但如果个人的发展融入集体的发展,能够对集体力量进行安排,我们可以得到优于个人单独行动或工作所得到的结果。显而易见的是,如果机械工程学科建设目标不符合学校目标、任务的要求,不能对学校总目标的实现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与支撑作用,我们又如何从学校获得建设的资源。如果学院教师不按照机械工程学科建设的需要而行事,又如何从学院获得自身发展的资源。

自发的学科建设与有组织的学科建设显然是大不相同的,说实话,我们现在基本上还处于自发的学科建设状态,我们对集体力量没有进行有效的组织与安排,主要表现在:第一,我们的学科的队伍结构不合理,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科团队;第二,学术声誉不高,缺乏标志性的成果,对外交流少;第三,资源获取的能力比较薄弱,研究平台作用发挥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与湖南省工程机械和汽车行业发展不匹配;第四,研究方向不稳定,坚持方向非常不易,在各种外部的诱惑下,目标容易发生偏离。为此,机械工程学科建设必须尽快完成从“自发的”到“有组织”的转变。我们要建设参天大树,实现硕果累累,就要剪枝打果,进行科研基层组织建设,培养学科树,把每个教师组织起来,明确每个教师在学科树上的位置,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更快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当然,学科发展在本质上是实现学科组织从无序到有序的发展,从被组织到自组织的进化。因为自组织是自然界和社会长期演化选择和形成的非常优化的进化方式,所以“组织化”只是手段,学科组织达成自组织状态才是大学学科建设的根本目的,这也是机械工程学科未来要实现的目标。

我们要对标第5轮学科评估,谋划机械工程学科的建设新任务,2020年前学院有三项重点工作要抓,一是“以本为本”推改革,本科教育是立院之本,学科建设是发展之源,我们要进一步推进和落实“三三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做出特色和品牌,找到我们的立足之地,指标性目标是获得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为冲击国家教学成果奖做准备;二是顶天立地建学科,要加强基础研究,突破国家基金重点项目,加强校企合作,提高专利成果转化率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能力,指标性目标是获得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的授权;三是优化环境聚人才,建设一流师资队伍。


理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