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学堂

您的当前位置: 匠心学堂> 正文

关于进一步推进匠心学堂“一站式”社区建设的工作方案

为推进匠心学堂“一站式”社区建设,提升建设质量,按照《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关于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成人”教育统领“成才”教育,践行“一线规则”,把院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思政力量、服务力量压到学生中间,重点推进“党建引领、管理协同、队伍进驻、服务下沉、文化浸润、自我管理”六方面工作,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基本宗旨

    坚持以“成人”教育统领“成才”教育,把学生社区打造成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地、培养人才的园地、管理服务学生的基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用一流学生社区建设服务一流人才培养和一流学院建设。

三、基本原则

1.坚持把牢方向与遵循规律相结合。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以高校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贯穿于匠心学堂“一站式”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增强学生社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实效性。

2.坚持系统设计与重点突破相结合。“一站式”社区建设纳入学院整体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大局,全面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合理设置目标任务,聚焦学生成长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分步骤、有重点地取得突破。

3.坚持以人为本与从严管理相结合。推动学院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思政力量、服务力量“人在一线”“心在一线”“思在一线”“干在一线”,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学生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与试点工作的内生动力。强化严管就是厚爱的氛围,把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努力成才。

四、建设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建为引领,以社区为中心,以“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为推动,重点推进“党建引领、管理协同、队伍进驻、服务下沉、文化浸润、自我管理”六方面工作,用“浸润式教育”将思政文化育人工作做到“家”,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五、建设内容

(一)强化组织领导,统筹推动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工作

1.加强领导与统筹规划。成立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一站式”社区综合管理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将社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同时部署、同时检查、同时评估,实现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

2.建立完善的管理保障机制。建立完善的学生社区组织架构、健全的工作队伍、相对成熟的工作体制机制、配套的政策和制度,设立专门的预算经费支持,配备充足的建设资源、场地、软硬件条件等,及时总结富有实效的社区管理服务经验,统筹推动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试点高校建设。

 (二)以党建为引领,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过程”地融入到社区每个学生的成长当中

1.实施党建进社区制度。推进党建进社区,成立学生社区党支部,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在学生社区全覆盖。制定完善党员责任宿舍网格化管理、党支部帮扶、结对共建等工作体系,建设并发挥学生社区党建思政园地、党员示范岗的特色平台作用,发挥基层党建作用,引领学生听党话,跟党走。

2.实施学院党委进驻制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党委进驻学生社区,院领导班子成员每周到社区至少“面对面”接触学生 1 次,实现学院领导走进社区,联系社区学生,将学院发展建设理念、学科优势、文化传承、育人特色融入学生社区建设,将学院优势育人资源引入学生社区建设,建立学院特色育人阵地,形成学院与社区协同联动的良好机制。

3.实施专业系部联系学生制度。落实专业系部深入社区一线联系学生制度,了解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动态,推动解决学生思想、心理、生活、就业等实际问题,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系部委派班主任,每学期进入社区一般不少于 30 次,做到常态化联系社区学生,不断创新联系方式,拓展联系途径,增强联系效果。

4.开展思想教育主题活动。将学生社区作为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的物理空间和组织单位,将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融入社区、楼宇、寝室等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单元。同时,注重将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特色和社区学生成长发展需求融入主题教育活动内容设计,做到思政引领压实到学生一线,实施精准思政。

5.开展学生社区主题班会、党日团日。开展学生社区主题教育和学院文化建设活动。在学生社区举行主题党日团日、主题班会,开展基于学生社区的校园文化、素质拓展等活动,将校训校歌、校史校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教育资源的丰富内涵融入其中,教育引导学生树牢初心使命,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组织社区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组织动员社区学生开展普及化、常态化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深入基层探民情、走出国门看世界,参与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工作,承担责任,奉献社会,形成立体化育人格局。

7.打造特色鲜明的楼宇文化。发挥环境育人功能,以加强社区文化的凝聚力和感染力为切入点,大力开展社区文化建设。通过楼栋吉祥物设计、LOGO 征集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社区“大家庭”概念;通过开展楼宇特色文化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营造文明的寝室环境、和谐向上的寝室关系和健康活泼的寝室文化。

8.组织师生开放交流时间。依托学生社区每周定期进行师生开放交流,聚焦学生关注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由各系部安排专业教师,深入学生社区为学生解疑答惑。

9.建设“学院文化长廊”。依托学生社区宿舍楼内走廊,构建学院风格化、多样化的多主题育人长廊,着重融合学院党和思政育人元素,彰显学院特色文化,在对学生的“沉浸式”教育过程中,增进思政文化育人实效。

10.建设宜居宜学的社区文化。充分利用专题网站、校园广播、校报专栏等宣传阵地,重视发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作用,大力宣传学生匠心学堂建设过程中的进展和成效,建设与长沙理工大学校园文化相统一,具有长理特色的学生社区文化视觉识别系统,营造学生社区思政文化育人的良好氛围。通过举行社区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学生社区的各项政策措施,深化社区思政工作内涵,创新工作路径,促进学生良好行为养成并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

(三)以社区为中心,将成长成才服务“全方位”地输送到社区每个学生的成长当中。

1.建设“一站式”学生服务大厅。通过“一站式”学生服务大厅的建设,更好地促进党建和思政引领压实到学生一线,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提高思政文化育人效能和学生满意度。           

    2.实施学生活动空间改善工程。建设信仰加油站、成长辅导室、辅导员工作室、思政主题教育多媒体活动室、开放交流区、自习室等功能室,满足社区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思想学习生活需求。

3.构建“虚拟学生社区”——学生“云成长”一体化大数据平台。通过制作和发放学生社区管理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社区生活的满意度、思政教育需求等内容,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形成数据报告。结合学生在校动态,通过电话访问、微信群、QQ 群、微博互动等形式更新学生社区管理数据并结合实时回访机制,为学业、交际、心理等方面有问题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4.建设辅导员工作室。成立匠心工作室,统筹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立足社区,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政治引领和思想引领,提供成长指导和发展服务,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开展工作研讨交流,科学提升育人成效,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发展。

5.加强社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组建学生社区心理指导工作队伍,面向社区学生普及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提供“菜单式”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满足学生心理咨询需求。

6.成长指导和发展服务进社区。将成长发展指导、就业服务、资助育人等与学生成长成才息息相关的指导服务工作送到学生社区,立足社区开展相关教育活动,促进学生成长发展意识和力的双提升。

(四)以“一站式”平台建设为推动,将优势资源、队伍和特色,“全员”地覆盖到社区每个学生的成长当中。

1.学院领导进学生社区。学院领导干部深入一线联系学生,了解学生思想状态、生活状态、生活需求及发展需求,切实解决学生实际问题。

2.学院管理干部队伍进学生社区。学院管理干部联系学生社区,为学生提供思想引领、成长发展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生活上遇到的实际问题。

3.党务队伍进学生社区。学院各级党务工作队伍在学生社区中开展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把党的建设贯穿于社区管理的全方位和全过程之中,突出发挥学生党支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和先锋示范作用,将党建引领落在实处。

4.社区辅导员队伍建设。全体学生工作干部吃、驻、工作在学生社区第一线,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持久推进实施辅导员“谈心谈话制度”,并将辅导员开展谈心谈话工作情况和效果纳入辅导员评价体系当中。由新入职辅导员及四年制辅导员组成社区辅导员队伍,进驻责任社区,开展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等工作。

  5.通识教师队伍进学生社区。组织通识教育教师队伍走进学生社区,依托通识讲坛、职业与人生大讲坛等思政教育平台,结合重要时间节点、时政热点,对社区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6.专业教师队伍进学生社区。组织专业教师担任学生学业导师,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科学认知大学学业,做好学业规划,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科研习惯;指导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认知和探索,有目标地提升职业素养,合理构建发展路径规划。

7.后勤服务队伍进学生社区。组织社区内后勤组织及相关服务人员,如物业、食堂服务人员、楼长、宿舍保洁员等,为学生社区提供服务保障,吸纳社区学生合理需求及改进意见并及时反馈、及时落实,切实提升学生社区服务质量和水平。

8.校外辅导员队伍进学生社区。聘请优秀企业事业单位骨干、劳动模范、时代楷模等,组成校外辅导员工作队伍,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最新成果、最鲜活案例带进学生社区,促进校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

9.家长队伍进学生社区。与家长队伍建立长效联系机制,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成长环境、生活经历、性格特点,为实现学生个性化教育引领提供基础信息,有的放矢,加大教育合力,有效促成组织引领下的家校与社会联动。

10.社区学生组织建设。由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团委学生会成员、学生党员、朋辈辅导员等组成学生组织服务队伍,通过开展各种各样贴近社区学生实际需求的活动,积极为广大学生服务,在学生自我教育管理服务、社区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


匠心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