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特色

汽车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经过长期的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实践,充分借助现代虚拟仿真技术,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实践教学特色。

(1)构建了符合汽车工程技术发展要求的实验教学新体系。

以汽车工程认知为示范构建面向全校学生工程认知需要的通识平台-“工程训练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解决了实物场馆投资过大的局限;

构建满足工科类学生开展基本型实验预操作的基础平台-“机械基础虚拟仿真实验平台”,降低了实物实验的损耗,提高了实验成功率;

构建满足汽车工程各专业特殊要求的专业平台-“汽车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使得综合型、创新型和不易在现场实施的实验可以在虚拟仿真实验中不断调整、修正、创新,满足了实验的灵活性要求,同时也减少了实验成本和资源消耗,降低了实验的风险。

三个平台层层递进,三位一体的虚拟仿真实验体系,学生受益面大,使学生既获得具有普遍适用性、基础性的实验与实践锻炼,又获得符合学生个性兴趣、具有明显专业与行业特色的实践锻炼。

(2)构建了“覆盖面广、共享性好、自主性高”的工程认知通识平台。

中心为了给全校各个专业的学生提供大工程背景,专门设置了汽车虚拟博物馆和虚拟工厂,学生可通过中心网站随时随地的进入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进行学习。通过模拟真实工厂的环境和工作流程,了解机械制造的全过程,并体验生产中的各个环节,从而了解制造工艺、生产安全、质量保证等内容。同时,中心采用了“三开放”的教学新模式,即“实验时间开放+实验内容开放+实验场所开放”。这种教学模式确保了学生的实验到课率,实验时间与精力的有效投入,为学生提供了内容丰富的实验项目和形式灵活多样的实验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参加实验的热情,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工程意识与创新能力,同时大大减轻了实验管理员和实验指导教师的工作负担。

(3)机-电-液全覆盖,着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中心为了多渠道、多层次的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设置了机-电-液全覆盖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将实验教学计划独立出来,建立模块化、独立设置的实验教学体系,实现从横向的“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模式向纵向的“认知实验—设计实验—综合实验—创新实验” 的多层次、多模块化体系的转变,从而使实验教学与工程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实现实验教学、实践培训与科研服务三大功能联体,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汽车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加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实验教学理念为指导,适应学科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改革创新实验教学体系、内容、方法和手段、组织形式和模式,为机械与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并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创新:

    (1)观念创新

    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探索、交互型教学、交叉学科、带实际情境的可延伸模块、协同实验、教师作为学习帮促者、异质分组、基于效率/面向过程的评价,并实现理论教师与实践指导教师、教室与实验室教学条件一体化。理论教学可以搬到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也可以搬到教室进行。

(2)实验体系创新

面向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着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因此深入进行实验体系革新。设置了融通机械、汽车、交通、安全的共性基础理论与实践的大类专业平台系列理论及实践课程,同时相关专业方向设置特色理论及实践课程,将实验教学计划独立出来,建立模块化、独立设置的实验教学体系,实现从横向的“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模式向纵向的“认知实验—设计实验—综合实验—创新实验” 的多层次、多模块化体系的转变,每个层次和模块在必要实验的基础上增加可选实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按学分和实验管理要求,选择其中一部分实验项目。这一体系有效的支撑了“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机械、汽车及交通大类人才培养目标,将教学理念创新落实和体现在实验体系的创新上。

(3)实验内容创新

重视实验教学研究,构建开放型实践创新平台。中心加大对以学生为主体的大学生创新项目、实验室开放项目力度,把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创新和开放项目的指导工作纳入教师绩优考核,推广以“理论与实践并重,以实践促理论”为特点的现场课教学模式,构建了开放型实践创新平台。提高了实验技术人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探索的空间。

(4)中心运行机制创新

制定和实施了中心的相关制度,按照科研“反哺”教学的理念,使科研成果转为教学实验平台、使科研结论丰富实验教学内容、使科研数据成为实验教学场景、使科研过程成为创新实验过程。特别是实施的“教师科研-大学生创新项目联动”制度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实施“自主实验,自我管理”的学生参与机制,将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融于实验教学活动中,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5)新型的校企合作实验实践平台

    中心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实验室概念,积极探索构建广义模式的开放实验平台,除了建设学校本身中心外,将与密切合作的企事业单位的实验室及生产现场纳入开放实验体系,部分设计综合类、创新类实验项目校内中心进行设计、校外实习实践基地进行验证,以及部分实践环节到校外实习实践基地进行,这样既达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又加强了和企事业的密切联系,而且还有利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就业。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