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孩子认知并疏导情绪?长沙理工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小小科学家”团队给出了独特解法,针对目前乡村儿童可能面临的心理需求,7月17日在张家界市桑植县走马坪白族乡走马坪村,团队成员精心打造了一堂别具一格的心理“情绪魔法课”,旨在为山区孩子的心灵撑起一把“晴雨伞”。
在“魔法”课堂上,团队主讲人赵伯豪以“心理‘乌云’从哪里来?”作为切入点,引导孩子们勇敢直面自身情绪,并探寻这些情绪在家、在校、与朋友相处时的根源,学会释放内心压力;又以“情绪吸尘器”小游戏传授实用的情绪调节方法,如“尽情的哭、痛快的喊、适当的运动、向亲朋好友倾诉”等合理的发泄方式来清理“情绪垃圾”,掌握应对焦虑的“小伞”。
课堂最后的“集体魔法仪式”环节,孩子们通过绘制情绪七色花,将情感具象为色彩,梳理与亲友间的情感联结。老师首先示范创作方法:在花心位置标注当下最鲜明的情绪,四周花瓣则对应家庭、友谊、学业等不同生活主题。孩子们根据内心真实感受为每片花瓣涂色,通过色彩表达内心的复杂情绪。“这片花瓣,我想涂成蓝色,表达我心里的思念”一个孩子轻声说道。
创作中,孩子们展现出独特的情绪理解。一位小女孩为“友谊”花瓣涂上甜甜的粉色,解释说和“朋友在一起时心里暖暖的”;另一位小男孩则用深浅不一的绿色描绘“家庭”花瓣,认为就像大树一样可靠。令团队成员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孩子为“思念”涂抹上星空般的紫色,“这是给在外地打工妈妈的,她说夜晚看星星时我们就在一起”。
“把专业心理知识藏在游戏、讨论和实践中,让孩子在有趣互动中认识、疏导情绪,建立情感联结,这才是我们的目标,”赵伯豪总结道,“通过‘可视化作画’等体验,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枯燥感,让孩子们在轻松氛围里探索内心世界。”
山里孩子的心灵成长,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底色,更是民族未来的希望微光。而守护好这份纯真与向往,让教育的阳光照亮知识之路,驱散内心的迷茫,正是“小小科学家”乡村振兴科普教育团队努力的方向。作为入选“芙蓉学子·乡村振兴”公益计划的团队,他们今年在走马坪村开设了12门特色课程,播撒科学启蒙种子。而这堂别开生面的“情绪魔法课”,正是用“心”守护,让心理健康知识真正走进大山,照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
(文/赵伯豪 李依平 胡靓 图/曹丝语 李依平 一审/孙铠洋 二审/叶正芳 三审/张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