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工建设  > 正文

童笔绘新纹,非遗掌心传:白族千年纹样跃入书签

“八角纹真的是‘八方来财’吗?”“蝙蝠涂红会更喜庆吧!”7月18日,张家界市桑植县走马坪白族乡走马坪村支部教室,长沙理工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小小科学家”团队执笔引导乡村儿童将非遗白族纹样几何纹、花卉纹、动物纹“变”成书签,千年纹样就此跃入童真世界。

走马坪村九成以上为白族居民,承载“福寿绵长”祝福的白族纹样,曾缀满村中照壁与衣襟,却在时光中渐被淡忘。如何唤醒非遗?团队妙招出炉:将文化密码浓缩方寸书签,让传统美学触手可及。课堂瞬间化身纹样解码工坊。当投影亮起白族蓝白扎染布匹、“三坊一照壁”的精巧民居,孩子们眼睛倏然发亮。“原来墙上的回纹是‘生命永恒’的祝福”“山茶花纹藏着美好心愿!”在小男孩的惊叹中,团队成员曹丝语引导几何拆解纹样:椭圆形叠成山茶花瓣,三角形勾勒蝴蝶翅膀,八角纹化作连边框守护祝福。同时指着照壁图案解释:“对称就像照镜子,左右纹样是双胞胎才漂亮!”


设计环节气氛高涨,孩子们笑着在纸上绘制纹样。曹丝语传授配色口诀:七成主色避浅调,跳色点睛显轮廓。女孩小心翼翼为莲花纹填上渐变粉:“花瓣尖深些,才像真花!”男孩给蝙蝠翅膀涂满金黄:“金色让‘福’发光!”剪刀游走间,金凤山茶跃然纸上。书签举向阳光,纹路在地面投下流动光斑。“我的书签有蝴蝶纹,象征幸福飞进家!”“回纹边框围着山茶花,祝福永远不断!”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阐释着白族纹样中蕴含的深意。

当稚手描绘图腾,白族美学已从古墙跃入日常。“非遗活化的密钥,是贯穿传统与现代,”团队负责人胡靓说,“未来团队将把这类‘非遗新载体’课程带进更多村落,让孩子亲手重焕文化记忆,点燃文化星火。”该课程由入选“芙蓉学子·乡村振兴”公益计划的长沙理工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小小科学家”团队策划。今夏,团队在走马坪村开设植物拓染、古纹新创等12门特色课程,让文化遗产在孩子掌心薪火相传。

(文/曹丝语 胡靓 李依平 图/宋映梅 一审/孙铠洋 二审/叶正芳 三审/张国强)



上一条:以劳育心,以行助农:长理“小小科学家”劳动教育为乡村振兴添动能

下一条:当七色花开遇见心灵魔法:长理学子为乡村儿童破译“情绪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