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MORE+

新闻资讯

MORE+
◇ 当前位置:首 页 > 正文 >

思政热点

2022年湖南省高校新进思政课教师专题培训班第三组讨论总结

发布日期:2022年09月07日 13:02  来源:

雒丽:作为一名高校新进思政课教师,如何既成为“经师”又成为“人师”,并将立德树人融于教育教学之中,长沙理工大学此次新进教师思政课培训给我如下启发和感悟。

首先,思政课教师要注重自身的理论素养的提升,积极学习、不断学习。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理论水平是提升育人能力、实现育人效果的基础,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研教一体(柳礼泉教授),在教学和科研中锤炼自己的理论素养,且保持常学常新。正如余乃忠教授在报告中提到的,今天我们正面临“两个大变局”,考验和挑战也随之升级,作为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引路者,思政课教师应该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认真研读原著,增强政治定力,补足“理想之钙”,面对多元化思潮的冲击能够始终保持政治站位;聚焦社会热点问题,将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巩固理论基础,提升实践能力。

其次,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树立“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把正确的政治观念、政治意识、政治态度传递给大学生,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者和护航灯塔,坚决与各种历史虚无主义思想做斗争,加强拒腐防变意识,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既是成为“经师”的基本要求,也是作为“人师”的坚实基础,只有具备正确和坚定的信仰,才能更好的成为大学生知识的传递者、思想的引导者、灵魂的塑造者,肩负起高校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使命与担当,也才能真正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

最后,思政课教师要真正做到立德树人,师德先行。教师要传道,自己就应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做道德的楷模。年轻的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提升理论素养,更要在道德修养方面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引领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经师”与“人师”并重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更要努力铺好自己的品行底色,不仅做经师、学问之师,更要做人师、品行之师。要自觉自省地将各种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课堂上讲透理论知识,在课外用美好的品行化育学生,让他们看到理论信仰的力量和实践魅力。

所以,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激励学生求知、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品德,就要做授业解惑的“经师”,还要做传道示范的“人师”。“经师”与“人师”合一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选择,更是时代的呼唤,我们应实现“经师”与“人师”的合二为一,德艺双馨,诠释新时代高校思政教师的责任担当和崇高使命。

陈兰英: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如何成长为“经师”和“人师”统一者?我认为作为思政课教师首要的是要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也就是说思政课老师“肚子里要有货”。这是把思政课讲活讲透讲好的前提,是思政课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教书育人的基础。教师自己不懂,就不可能让学生懂。与此同时思政课教师要练就精湛的教师专业技能,要能把“肚子里的货”用生动的语言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表达出来,有效传输给学生,让学生深入理解,真正弄懂,深刻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他们真正明白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等。

同时,只有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才能使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思政课老师不能仅仅停留在能教会教的层次,而是应该做到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真正热爱社会主义中国,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教师的言行举止中体现出的真信仰真热爱的力量和光芒,使其备受感染和鼓舞,进而对马克思主义真信真用,进而逐步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李晏军: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无疑要打造成教师队伍中的一支“特种部队”,相对于普通教师,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有更神圣的使命和担当。我相信大家和我一样,从来没有这么迫切地感受到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是那样的艰巨而不可懈怠,那样的神圣而不可替代!我们选择了做思政课教师,时代又选择了我们!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提出了“六要”和“八个统一”的明确要求,我们如何才能真正具备“六要”且不折不扣践行好“八个相统一”呢?今天柳礼泉、余乃忠两位教授给了我答案。

柳礼泉教授用两个小时时间为我们诠释了他四十多年“经师人师”相统一的宝贵经验,为我解开了“研教”两张皮的困惑,为我打通了从“职业”到“事业”的任督二脉。柳教授的成果丰硕,是他辛勤耕耘、践行初心之所得,确实是我们的典范,更是我们的榜样。

余教授从哲学的角度为我们解读了“历史主动精神”的思想内涵,更是让我豁然开朗。站在新时代的潮头,我们无疑是历史主体,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担当,需要我们完成最完美的“自我塑造”!大力弘扬“历史主动精神”,才能更加自信、自立、自强,彻底激活我们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在新征程中爆发强大能量!我们要锚定目标不放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要我改”为“我要改”,主动完成自我塑造,既要做“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经师,也要做“塑造灵魂、塑造观念、塑造新人”的人师,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话来说,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宝贵的,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我们携起手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陈平: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老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正确理想信念的人能够成为好老师。

唐代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第一位的。一个思政课教师,如果只知道‘授业’、‘解惑’而不‘传道’,不能说这个老师是完全称职的,充其量只能是‘经师’、‘句读之师’,而非‘人师’。

古人云:‘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一个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

思政课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好老师’‘大先生’,就必须是‘经师’和‘人师’的有机统一者,用红色铸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思政课教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思政课教师要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思政课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好老师”“大先生”,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        

同时,思政课的“好老师”“大先生”,也必须是让学生信服和尊重的大学问家,要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使其成为思政课教育教学的丰沛学术资源。

阮远:通过这次的培训,我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首先就要深化思想认识。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不管什么时候,为党育人的初心不能忘,通过这次的培训,我对自己也有了新的规划与思考,即我到底想要成为一名怎样的思政课教师。一是有情感有温度的思政课教师。“有人格,才有吸引力,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作为学生的精神引路人,要想给学生种下真善美的种子,必须要严格自律,用自身高尚的品格修养去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做学生尊敬的好老师。情感上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关心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温暖学生心灵的思政教师。将情感和德育教育寓于日常的生活实例,讲好国家故事,家乡故事,学校故事,避免枯燥的说教,在潜移默化中落实立德树人目标;二是有知识有深度的思政课教师。更新知识储备,拓展知识视野。研究新课改,探索新教法,立足新形势,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学深,学实,学透,深刻挖掘教材,严谨治学,求真务实,用端正工作态度影响学生。学思渐悟,学思践行,理论联系实践,在教学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三是有政治高度的思政课教师。思政课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合格优秀人才的重任,教师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有浓厚的家国情怀,要不断加强政治学习,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做好学生精神的引路人。传播正能量,坚定“四个自信”,做到“政治的高度,宏观的视野,科学的思想,整体的观念”的有机统一。理直气壮的上好思政课,做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教师。

汪纯峰:“大思政课”,把有限的教室小课堂置身于无限的社会大背景中,不断拓展和延伸到校园课堂、网络课堂和社会大课堂中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善用“大思政课”,把思政课的道理讲“活”。

思政课堂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充分发挥思政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互联网时代,青少年的成长无时无刻不经受着网络的复杂深刻影响,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各方争夺青少年的主战场。讲活新时代的“大思政课”必须立足网络时代,有机融合实体和虚拟双课堂教学,充分利用互联网与现场教学的优势,让思想政治教育联网上线,能有效达到重构教学生态、优化教学,达到更加高效思政教学效果。“大思政课”大就大在是一门社会大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全员参与,汇聚全社会的育人合力,共同营造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思政育人大格局、大场域。

思政课教师当学会“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秉持“大历史观”,力做“大先生”,善用“大思政课”,把思政课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在教学岗位的生动实践中,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

郭婷瑶: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肩负着培养具备正确人生价值观念的高等人才的重任,思政课教师作为组织者与教学实施者,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是实现该任务的重要影响因素。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执行科学研究既是高校主要职能,也是教师的基本职业要求,所以,青年思政教师未来的教学生涯都必将与教学、科研两者紧密联系。一来,教学是教师贯彻落实“立德树人”原则、培养人才的必要手段,更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基础和理论成果实践应用的渠道;二来,科研活动是丰富思政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深化理论教学体制改革的关键力量。此外,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一体化有利于促进院校思政教育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在讲座中,柳礼泉教授指出“教学科研一体化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责所在与使命要求。”同时,从立业与强基:教学科研兼备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责所在;相济与互促:教学科研一体化事关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发展;相克与相生:正视教学与科研的矛盾以创设教师全面发展条件;相融与相长: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实践路径四个方面诠释了思政课教学和科研的相互关系,厘清了二者之间的逻辑关联,也扫除了我们心中的些许迷惑,为以后的成长之路指明了方向。

张薇薇:2022年湖南省高校新进思政课教师专题培训班如期召开(长沙理工大学承办),很荣幸作为一名新进思政教师与省内百名同仁共同聆听了柳礼泉、张明海、陈万球等几位前辈的谆谆教诲,通过这次培训让我对新岗位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前辈们深入浅出地从几个主题为新进老师们答疑解惑,通过此次培训,我对于如何迅速适应新岗位和实现角色转换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接下来谈一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新进思政教师如何协调提升教学和科研能力?柳礼泉教授在“研教一体——思政教师职业发展的理性自觉与实践路径”这一报告中指出,教学科研一体化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所在与使命要求,教学是一种学术研究,学术本身也是一种教学研究。柳教授强调思政课教师必须坚持教科研一体化,这事关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发展,必须要把握好在科研中提升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提高科研水平的辩证关系。关键是遵循和实践“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上课堂”的路径,做到教学问题学术化与科研成果教学化,才能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一体化。听了刘教授的讲座犹如醍醐灌顶,为我解开了对如何协调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共同提升的疑惑。

上好思政课,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

教学的全过程。张明海教授指出:把社会主义直观的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紧紧围绕“融入“二字并从理论。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就理论维度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价值本质的范畴体系,同时也是理论体系,需要在融入过程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体系讲清楚。就问题维度而言,需要根据教学目标与要求、学生的思想实际及所思、所想、所困、所惑等来设计系列专题把内容讲具体、讲实在。引导学生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正确的价值立场和职向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实践维度而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实践,实践是评判价值观是否得到认同的试金石,只有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加深体验才能真正地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念、思想品德。    

作为一名新进思政课教师,认真倾听完几位教授的讲座,我深知:上好思政课既是责任,更是使命。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和积累,练就真本领,提升教学科研能力,才能更好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其次要用真心热心耐心,把温暖和情感倾注到课程全过程中,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投身祖国发展实践,达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的。最后要创新思政授课思维,运用信息技术赋能传统课堂,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把理论讲生动、讲活泼,让学生真正爱上思政课。

李巧平:高校思政课教师是指承担高等学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和研究职责的专兼职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中承担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中坚力量。

思政课教师的岗位职责包括:讲好思政课,同时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积极贡献。

由此可见,要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我们应该做到:

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模范践行高等学校教师师德规范。做到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努力做到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做为学为人的表率。

二、用好国家统编教材。以讲好用好教材为基础,认真参加教材使用培训和集体备课,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吃准吃透教材基本精神,全面把握教材重点、难点,认真做好教材转化工作,编写好教案,切实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

三、加强教学研究。坚持以思政课教学为核心的科研导向,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内涵开展科研,深入研究思政课教学方法和教学重点难点问题,深入研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四、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按照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要求,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

张妍婷:2019年3月,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更对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殷切的期望。总书记强调,“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为应对日新月异的外部环境变化,必须针对高职院校的特点,提升思政课堂教学的实用性,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真正做到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载体,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而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而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作为新时代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承担起培养时代新人的责任,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感受到责任之重,思政课难讲,但决不能停留于“照着讲”的地步,我将努力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上好思政课,听了教授们的分享也激励我追求以教学为乐业的境界,用一辈子上好思政课,为学生成长成才点亮明灯

毛菊芳:本次讲座柳礼泉教授从四个方面揭示思政课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指导思政课教师如何做科研,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柳教授概括为四个方面,分别是立业与强基:教学科研兼备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责所在、相济与互促:教学科研一体化事关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发展、相克与相生:正视教学与科研的矛盾以创设教师全面发展条件和相融与相长: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实践路径。其中实践路径主要包括:教学出题目——善于寻觅科研的生长点(要有意识的从教学中寻觅可研主题、要有目的地从教学中定标心仪课题和要有针对地从教学中建立关涉题库)、科研做文章——善于回应教学的理论关切(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的重大问题、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现实问题、研究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思政课的教学设计和内容方法)和成果上课堂——善于及时武装学生头脑,这三个方面给自己很大启发,便于自己在以后逐渐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彭柳:柳礼泉教授的《研教一体---思政课教师职业发展的理性自觉与实践路径》,分别介绍了“四个有”: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四个相统一”: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六个要”: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八个相统一”: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想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同时,柳礼泉教授也讲到,教学科研一体化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责所在与使命要求。教学是一种学术类型,学术本身也是一种教学研究。坚持教学科研一体化事关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发展,必须要把握好在科研中提升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提高科研水平的辩证关系。遵循和实践“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上课堂”的路径,做到教学问题学术化与科研成果教学化,才能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一体化。

王晶晶:著名教育理论家、革命家、政治家徐特立先生认为:“教师有两种人格,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经师是教学问的,人师是教行为的”。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而言,“经师”是成为“人师”的基础和前提,即教学问者必须有学问,为学生授业解惑;“人师”是“经师”的追求和更高境界,即教行为者必须有德行,为国家铸魂育人。

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成长为“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首先,要坚定信仰心中有责任。自觉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足功夫,信仰马克思主义、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跟中国共产党前行,铭记“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责任,以自身言行做表率,引导青年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次,要做足研究教学有底气。思政课涉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深层次理论和实践问题,思政课教师只有深入研究,把有关理论问题的来龙去脉、内在逻辑搞清楚、搞明白,讲起课来才有底气,才能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以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目标。再次,要脚踏实地育人有成效。以授课为本,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创新课堂教学,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的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杨晓波:“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对广大教师提出的殷切期望。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经师”重在“学高”,“人师”重在“身正”,“经师”与“人师”紧密相连。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而言,“经师”是成为“人师”的基础和前提,重在以精湛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对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来为学生授业解惑,唯有如此,才能引导学生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方能解学生之疑、学生之惑;“人师”是“经师”要努力追求并达到的境界,重在传道育人,思政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任务,思政课教师更要追求成为“人师”,切实扛起铸魂育人的责任,担当起党、国家和人民赋予的使命。

做到“经师”与“人师”相统一,就要求广大思政课教师既能在科学研究上着眼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现实需求,研究真问题,努力成为业务精湛、知识广博的“经师”;又能在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中,坚持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自觉引导广大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师”。

赵碧云:2022年8月17日,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本人认真研读文件,深度学习领会。结合《方案》和本次培训,作为一名新进思政教师,我将从如何用好“大思政课”,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为主题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是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的一件事。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我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让思政课也“可盐可甜”,生动鲜活。

一、从学生专业契合的切口入手,引导学生明白学习背后的驱动力其实是满足“人的需求”。

二、讲故事是把思政课讲活的有效途径

我始终认为用好用活各种资源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提升育人效果的重要途径,湖南的红色文化资源极其丰富,日后教学中,我将 “因地制宜”,不断发掘本地的红色资源,使之成为思政课最鲜活的教材。

三、抓住主要矛盾,将思政课讲深讲透

思政课内容丰富,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外交等众多领域,涉及治党治国治军等众多方面,这就要求教师“视野要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未来我要更加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让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

张倩: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新时代的教师要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经师”指的是教师要精通专业知识,成为学术典范;“人师”指的是教师要涵养德行,润己泽人。教师要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使命,教师不仅要追求育人,更要善于育人。要深刻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善于因材施教,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真诚、耐心、热情地开展指导,真真切切地把三尺讲台当作自己建功立业的舞台。

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新时代的教师要学习老教授、老专家的优秀品质,立志成为大先生。学习他们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的无私奉献精神,学习他们始终心系祖国、艰苦奋斗、精诚报国的热血赤诚,用诲人不倦的态度去为国家培养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人才。

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新时代的教师要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教育,是以心灵唤醒心灵、以精神引领精神、以生命温暖生命的神圣事业,永远都不能忽视言传身教的榜样力量。新时代的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宁静致远、淡泊名利,以自身为模板,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才能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世人效法的榜样。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广大教师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争做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

袁筱琬:思政教育如清水,滋养万物却不事张扬;思政教育如土壤,孕育众生却不事声张;思政教育如明月,照破山河却默默无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本次讲座的专题报告柳礼泉教授畅谈《研教一体——思政课教师职业发展的理性自觉与实践路径》,我深受感触及体会,当代青年人的未来,常常被视为国家的未来,而大学生作为青年人的中坚力量和杰出代表,始终被寄予无限的期望。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与价值取向对于整个社会有着重要影响,而了解和把握青年的思想心态和价值观念则是开展好思政教育工作的首要前提。我们作为年轻教师,对于主体学生需要进行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其实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喜欢上一位老师的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继而让他喜欢上思政教育课程这一有趣的“爱屋及乌”的实践现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可以基于传统文化经典发展未来,以学术来延伸政治,研教一体化。坚持用学术讲政治亦是顺利开展高校思政教育的前提。首先,作为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在学习研读中把握经典,打牢学术理论的话语根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研究问题,加强自身的学术理论修养。

其次,在坚守政治立场的同时必须要构建学术话语体系,不断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以确保在知识源头能延绵不断产生新的养分。

最后,在思政教育过程中需坚守正确的政治观点和政治立场,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由此,才能更好地激励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树立爱党爱国的宏大志向,以提升他们的人生“志气”。当然,除了理论学习,思政教师也要加强社会实践,只有主动积累实践中的经验,力争作出表率,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悟透、说透,并传授给学生,产生良好的榜样效应。感受颇多,受益颇多,在今后的思政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给自己做好职业发展的定位,仰望星空,保持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理性自觉的同时,脚踏实地用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言之有物、更接地气的朴素语言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喜欢听、听得懂、听得进,提升课堂效果。

崔芳: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又特别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

结合这两个讲话,作为思政课教师,对于上好思政课、办好思政课、推动新阶段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

我们不仅要运用学校课堂进行理论教育,更要善于把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从亿万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已经书写和正在书写的时代篇章中搜集鲜活的教学素材:比如“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防疫抗疫故事”、“一个都不能少”的脱贫攻坚故事、“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超级工程、航天壮举故事等等。

二、思政课要讲道理,并且要讲深、讲透、讲活

这要求思政课教师要有宏大的历史视野。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500多年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80多年斗争史、100多年中国共产党奋斗史、70多年新中国建设史、40多年改革开放探索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些丰富的历史和事实要成为思政课宝贵的教学资源。思政课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具体的事例,讲清楚当今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历史逻辑,引导学生认清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附:成员列表

   陈兰英  李晏军          汪纯峰

郭婷瑶  张薇薇  李巧平  张妍婷  毛菊芳    

王晶晶  杨晓波  赵碧云      袁筱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