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MORE+

新闻资讯

MORE+
◇ 当前位置:首 页 > 学习园地 > 正文 >

学习园地

聚力打造彰显湖湘特色的育人基地

发布日期:2020年10月26日 18:15  来源:

艾楚君

    育人基地是教育与实践有效结合的平台载体,是实践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承载着育人功能;是青年学生投身实践、认知社会、培养爱国奋斗精神的“熔炉”。

    湖南“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腴的红色文化、充足的文教资源、蓬勃的先进文化,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现实版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湖南作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应充分利用优势资源,打造彰显湖湘特色的育人基地。

    立足湖湘大地,激活育人潜能。湖湘文化蕴含着经世致用、知行合一、爱国奋斗、敢为人先的精神气质。遍布三湘大地的各类博物馆、名人纪念堂、历史展览馆、名胜古迹,以及岳麓书院、岳阳楼、炎帝陵等文化地标,还有马栏山文创产业园、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等,都彰显了湖湘文脉的生生不息、先进文化的璀璨繁荣。激活湖湘文化的育人潜能,一是要统筹规划、分类打造。根据各类文化资源的特色禀赋和蕴含的育人元素,结合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课程群的教学需要,建立起一批现场教学基地,增强学生的直观认知,强化教学效果;二是要突出特色、资源共享。充分释放博物馆、纪念堂、展览馆和特色文化基地、文创产业园区等文化资源的育人功效,使文化资源服务于高校育人,各类文化资源免费向青年学生开放。高校应与其管理部门对接联动,定期分批组织学生走进各类文化资源基地,并对其在文化资源基地参观、调查等实践情况进行量化考评,纳入第二课堂学分。要使各种文化资源融入培育时代新人之中,助力实现“全方位”育人。

    依托红色文化,融入革命基因。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优秀湖湘儿女,在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的生动实践中传承着红色基因、形成了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教材。基于此,一是要盘活现有存量。依托伟人故居、先驱故里、先烈纪念地,打造一个层次分明、特色鲜明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德育教育实践基地谱系图,将红色革命基因植入青年学生的思想灵魂深处;二是要进行分类建设。建设一批以韶山、花明楼、新民学会旧址、清水塘纪念馆等为代表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发一批以炎帝陵、舜帝陵、岳麓书院、岳阳楼、城南书院等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打造一批以十八洞村、隆平高科技园、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等为代表的改革发展实践示范教育基地;三是要实现创造性转化。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结合当代青年学生特点,推进实施“地域文化育人资源库建设工程”,组织编排展演以革命先驱、历史名人、道德楷模、典型人物等为原型的舞台剧,以红色文化、革命精神为主题的歌舞音乐,以红色基因、革命文化、光荣传统为内涵的网络作品,使湖湘文化的物质内容与恒久价值在现代语境下交相辉映。

    发挥科教优势,实现共建共享。为避免出现“全员”育人中系统集成力量不均、“全过程”育人中教育环节贯通不足、“全方位”育人中育人资源整合不够等情况,力克高校在“三全育人”中“自娱自乐”倾向,必须充分发挥湖南丰富科教资源优势,实现校内校外各类育人资源的共建共享。一是根据不同高校的办学特色、学科优势,紧扣“三全育人”建设标准遴选部分高校,打造具有湖南高校特色的“十大”育人基地,育人基地与各大高校联合共建、资源共享,以增强育人活力;二是充分发挥科研机构的育人功能。湖南共有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144家,承担着工程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一批重点产业科研、生产功能,应促进这些产业园区与高校共建专业实习、课程实训、社会实践基地,进一步落实“科研育人”;三是主动邀请企业家、工程师、经济师、技师和能工巧匠等参与到高校教育教学之中,聘请其担任校外班级导师、实习指导教师、学生生涯规划师。

    (作者系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干部队伍培训研修中心长沙理工大学基地办公室主任、长沙理工大学五四精神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