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我与理工 > 理工岁月 > 正文

老校长张志沛的教研情结 作者:刘绍勤

2016-03-10 

老校长张志沛的教研情结

作者:刘绍勤

在长沙理工大学辉煌的发展史和功劳簿上,有一个人是人所共仰的,也是常常被提起的,那就是长沙交通学院张志沛老校长。他身上的闪光点很多,比如他十分重视仪表形象,尤其爱干净,也因此当时的交通学院绿化很好,整个校园十分干净,给人很舒服的感觉,兄弟院校的同仁们来到学校无不称赞。又比如,他讲话精炼精准,重点突出,思想性强,逻辑严密,极富艺术性,感染力强,让人折服。再比如,他很富有人文情怀,关心教职工工作学习生活等等。但是,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是他那浓浓的教育研究和推进教学改革的情结。可以说上世纪九十年代交通学院的教研成果和教学改革成果之所以在省属高校中居于前列,与他的这份教育研究情结及身体力行的参与是分不开的。

我记得,他在上任校长助理兼教务处长伊始,就着手抓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工作。在他任上,就在教学研究上形成了一种始终不动摇的制度,执行十分严格。这个制度包括:一是校领导下教研室参加教研活动,一方面了解基层教学单位的教学实际,另一方面进行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很多教学问题就是在这项制度的执行中得到了很好解决,受到了基层教学单位的一致拥护和好评。二是建立了教育科学研究立项制度和教育科学研究基金(每年20万),鼓励并支持老师开展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专业、课程、实验室等建设与改革的研究和实践,对教学研究和改革增记教学工作量,肯定教师们在教育研究和实践上的实际付出,这不仅在学校形成了浓厚的教学研究和改革之风,产出了较多的教学改革成果,而且在省内高校获得立项的教研教改项目、取得教学成果的等级和数量,均在省属高校前列。他自己领衔的汽车运用工程的改革与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试题卷库建设及考分标准化研究与实践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还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高教研究》等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其教育研究成果。其中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发表的关于“主动适应,科学定位”的论文在教育领域产生重要影响,他是国内少数几个最早提出高校科学定位观点的学者之一,不少学校领导都会在论文和讲话中引用他关于高校主动适应科学定位的学术观点。三是坚持雷打不动的每周星期二下午的教学研究活动。活动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是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的建设和改革、人才培养计划优化的探讨,而更多的是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之教学方法的研究,很多年轻的教师就是在这一教研活动中得到了系统的教学方法的学习并在老教师的传帮带下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而他对教育研究和改革的那份情结,有两个侧面可以很好诠释:其一,我记得,在他担任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尤其是在担任校长期间,只要他不外出开会,他都会抽出时间哪怕是半个小时,与笔者探讨教育问题、探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问题,还经常向我布置结合学校实际的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其二,对于一些省级国家级教育研究项目、教学改革项目的立项申报材料,省级国家级教学成果申报材料,他都要亲自修改把关,而且乐此不疲;其三,他很重视教学成果的培育和挖掘提炼工作,很多重大的教学成果就是他亲力亲为的结果。在他的感召和精心指导下,学校越来越多的教师对教育研究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设计培育提炼教学成果的能力水平越来越高。

附件:

上一条:理工岁月:怀念母校 下一条:桃李天下一名师 作者:易雪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