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在母校的日子
——庆祝母校六十年华诞 愿你明天会更好
作者:李钊
时维三月,也许一切会尘埃落定,期待自己好运常伴。深秋黛玉,禅茶心暖;岳麓凝目,湘水涟漪。离开母校长沙理工大学已经快两个年头了。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人都有母校。凡是带了母这个字的,这就说明你和它是亲近的。自学校第三次校党代会结束,新一届的领导班子上任后,母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就业率全国遥遥领先,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些年声名鹊起,生机勃勃,让我的内心感到无比的高兴!今天的长沙理工已成为国家高水平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成为青年学子十分向往、社会各界广为赞誉、师生校友无比自豪的学府,正在意气风发地向一流的高水平大学迈进。我的本科和硕士都是在长沙理工大学这所光耀千秋的学府中度过的,05年-09年,11年-14年,整整九个年头,走过那段多梦的青春岁月,步入社会,我的肩上便多了一份责任。

今年是母校六十华诞。重温那青春的梦想,追忆那韶华的梦景,感慨万千,六十载薪火相传,忆往昔风华正茂,想念那时的同学和师长。朝夕相处的同窗生活,度过了人生中那段最纯洁、最开心的时光,我们不仅收获了学业,更在心底最深处绽放着永不衰败的友谊之花。
从依稀的记忆中努力寻觅你们的名字,曾经的喜、怒、悲、哀、乐都幻化成联结我们友情的一条条纽带,依旧那么鲜活、那么生动,那么让人牵挂,那一缕缕微笑永远挂在记忆的枝头,我不会忘记,也不能忘记。老师们谆谆教导,老师们的诲人不倦,已然成为我们一生都无法抹去的记忆、更是一幅让我们倍感珍贵的人生油画。
曾记否,军训场有我们百折不挠的顽强拼搏,课堂中有我们聚精会神的专注眼神,运动场上有我们生龙活虎的旺盛斗志,支部大会上有我们集思广益的热烈讨论,宿舍里有我们相互搀扶的动人场景,KTV、聚餐时有我们天真烂漫的爽朗笑声。曾经的我们,为挡不住的挫折忧伤,为抓不住的爱情断肠,会突然体会到电话里远方父母的浓浓亲情而百感交集,会为了身边伙伴的肝胆相照而热泪盈眶。感谢众多的困难锤炼了了我们不屈的意志,感谢心爱的女孩教会了我们生命的坚强,感谢亲情搭起不沉的避风港,感谢友情助我们两翼生风,展翅高翔。忘不了可敬的领导老师那语重心长的谆谆教导,忘不了可亲的同窗战友那天长地久的深情厚谊,更忘不了母校教书育人的高尚情怀。
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里,庆幸的是我并没有浪费。在老师的培养和同学的帮助下,我们有了丰富的知识和社会实践,同学之间人才辈出,中国交建的陈奋健和华东电网的贺锡强就是交通和电力行业的代表;特别是会计学专业涌现出了一批批高层次总会计师;还有学生会主席夏建超现在创业成功,是一家餐饮连锁店的老板;研究生会主席玉鹏同学也以优异成绩保送湖南大学继续深造。

这么多年过去,最令我难忘的是,在不同学习阶段帮助过我的老师,特别是一大批兢兢业业的辅导员。如今,学校的辅导员制度很完善,每个年级配备一名辅导员,经常与学生同吃同住,能够打入同学内部,更好地展开教育工作。那时候在我心里,认为辅导员就是学生的人生导师。我的辅导员明宪成、成华、陶双、陈晓辉,刘名兰等几位老师就常常与我们促膝谈心,交流思想。当时学院层面的领导有杨华锋、王宏、周艳红、卿定文、陈万球以及有关处室的处长,他们教会了我们很多道理,在指导做人做事的过程中融进了智慧的火花和无限的关爱。直到现在我们仍然保持联系,只因那段美好的时光。马向新、戴月娥、贺云龙、李雨燕、梁建新等专业课老师各个学术严谨、平易近人、气质超群;他们海纳百川的胸怀,谦逊平和的态度,精益求精的精神,将母校老师崇高的品德和风范展现的淋漓尽致。

如果问我最喜欢母校的哪一点,那就体现在教学管理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培养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那时我曾担任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在接待新生、组织活动、发展党员等方面都尽职尽责,这对于培养我以后的组织协调能力起到很好作用。
大学时代塑造的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品格对我走上工作岗位以后,能够适应各种环境、战胜各种困难,起到了长期的激励作用,影响了我的一生。此时此刻,看着上学时的课本,回想起母校的点点滴滴,一切都历历在目,恍若昨日。大学的时光,足以让我们在滚滚红尘中体味人生百味。有的同学沉浮于宦海仕途,渐渐崭露头角;有的同学淡薄名利,过着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生活;有的同学投身商海,靠自己的勤奋智慧发家致富;还有些同学终身留守在自己家乡,把毕生的心血和精力都奉献给了朴实的父老乡亲。无论各位同学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毕竟我们走过了那么多的风风雨雨,共同体会了生活所赋予的种种艰辛苦涩与幸福甘甜。

带着时光的风霜刻染,带着岁月的深情厚意,经过工作的磨砺,我们少了一分花季的青涩和迷惘,多了一分成熟的沉淀和从容。尽管世事繁杂,心依然,情依然;尽管岁月沧桑,世界依然,生命依然。师生之情,永远是内心一道美丽的风景,更是一种财富,是在内心珍藏的最美好的情感,是我心底永恒不变的牵挂。
时间让人品味等待的魅力,空间使人倍感牵挂的美丽。研究生班的李觅、江洁、方玉珍、曹外成、胡倩和乔帅都继续在大中专院校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人们都说同学是浸入血液的名字,情同手足,纯朴自然、真诚,彼此珍惜。无论我们相隔多久、距离多远,在彼此的心里,都是那段青葱岁月的最好见证,青春无悔。
“长沙理工”这四个字是茫茫人海里我们认知和亲热的标记,那些年的老师却还在默默无闻地奉献在三尺讲台。耀中书记、健龙校长已退出了当年一起奋斗过的“战场”,他们是理工大学走向兴盛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如今,母校正以坚实的步伐迈向又一个新的阶段。
岁月的沧桑,洗尽了我们青春年华和天真浪漫,但无论人生沉浮与贫贱富贵怎样变化,我们的同窗情谊,就像一杯淳厚的陈酿,越品越浓,越品越香,越品越醇。 如今,同学们、同学和老师们,虽然各奔东西、聚少离多,有的甚至失去联系,但是,我们始终惦记着彼此之间的真挚与祝福。无私的师生情和诚挚的同学谊,恰如陈年老酒,历久弥香;彼此的思念和相聚的期盼,始终是深藏心底的一份牵挂!
六十年栉风沐雨,六十年薪火相传。愿母校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下,在各个领域都会有大师出现,展示新作为,迈上新台阶,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使她的每一个学生都以自己是理工人而光荣和骄傲。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