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飞逝,一转眼,离开长沙居然已经是第九个年头了。但那热辣的天气,热辣的长沙人,那好吃的小吃,终将存在记忆深处,想抹也抹不去了吧?!
“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
“长沙理工。”
“哦,……”
“呵呵,长沙理工大学,原先的长沙电力学院和长沙交通学院合并而成的。”
每次别人问起毕业的学校,我总是会附带解释一下,因为我的学校不是名校,而且我这么一个读英语的学生在这个理工科的学校毕业,似乎听上去总没有“上外”、“广外”那么有名有力的感觉。是的,我也觉得是这样。但是,我却从来没有后悔过来到长沙,来到当年的长沙电力学院求学,因为,虽然是理工科的学校,我的英语专业的老师们却是非常优秀的,虽然读研的时候我们是学校的第一届研究生,但是我的导师覃先美教授对我在学术和生活的教导至今都很有影响。那时候的老师们,您依然好吗?虽然学生没有来看望您,但是每次想到您,内心都是暖暖的回忆。那是热辣的长沙,那是充满激情的长沙岁月,那是我最美的青春年华!
我想我和少数几个研究生同学是比较特殊的,因为我们大学毕业之后,又继续留在学校读研,在长沙整整呆了七年,七年哪!人生有几个七年也是屈指可数的。于是长沙名副其实地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记得大学四年,当时还是电力学院外语系的老师们,真诚,热情,开放,博学,对我们的谆谆教导尽管已经不太记得,但是他们的笑容和关怀,而今想来还是历历在目。大学四年,我庆幸自己利用好了大部分时间,为自己的专业学习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基础。系里的英语演讲比赛,我似乎参加过好多次,黑暗中一个人坐在教学楼前背演讲稿的经历依然宛如昨日。我记得刚开学的时候,班主任洪老师就笑呵呵地在班会上让大家自我介绍,让大家不要太想家,说这里也是家啊。记得军训时候,教官带领大家唱《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唱着唱着,居然很多人都哭了起来,而我居然没有哭,现在想来,依然觉得自己挺厉害的。哈哈。外语系的老师犹如八仙过海,在各自的课堂上各显神通,我们这么懵懂的无知青年,贪婪地吸取了很多营养,慢慢地,慢慢地,就长大了些。有些老师博爱待人,有些老师则严格地很,让大家都为能不能pass而胆战心惊。记得沈培新老师当时就说:“现在你们恨我,等以后你们毕业了工作了就会感谢我。”当时我们不以为然,然后现在想来真的是对的很,甚至我现在有时候也会对学生说类似的话。我还记得当时沈老师教我们的课程是《商务英语》。记得粗心的我经常丢三落四,然后有时候会难过地哭鼻子,当时的周再林书记就开导我:“人生除了自己,有什么丢不起的呢!”这句话到现在一直影响着我,每当我丢东西,我也不再不知所措了,并且发现自己丢东西的次数居然越来越少了!毕业前的实习也很愉快的经历。我们在候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益阳实习,与学生老师相处都特别愉快,期间我认识了好几个以前不太认识的别的班级的同学,我们至今都保持联系。而且侯老师直爽热情的性格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了,益阳的水似乎特别好,那里的学生都是直接打开水龙头喝水的呢!待到快毕业的时候,我已知道自己还要留下来继续求学的,而其他很多同学都将天各一方,这在当时看来,真的是很悲壮的。我清楚地记得,当时我尽己所能地送走了很多同学,有些送到校门口,有些送到车站,相拥泪别,不在话下。
待到研究生学习时,我幸运地成为了覃先美教授的学生。覃老师治学严谨,关爱学生,但对学术研究又非常严格,经常定期督促和检查我们的课业。为此,虽然那时候思想放松了些,但还是看了一些相关的书籍,现在想来还是感谢老师当年的严格。研究生的时候为了生计,在外兼职赚钱,说实话在学术上是不够尽心尽力的,但总的来说,也还是顺利毕业了。研究生时期,同门师姐黄月华对我关怀备至,还有杨益峰老师和她的丈夫候老师,对我也是关爱有加,记得我还经常到他们家吃饭打牙祭呢。
毕业后,我回到了浙江,就职于浙江农林大学外国语学院。作为一名外语老师,我在备课和授课时,经常想起以前的老师是如何对待我们的,我又该如何对待我的学生。比如说,我会问自己,如果有学生问你借钱,你会借吗?我想我恐怕不一定能做到,但是当时我经济困难时,唐梅秀老师则是毫不犹豫地借了我三百块钱呢!比方说,每周给学生上太极课,一学期只象征性地收100块钱,你能做到吗?比方说,我会问自己,你上的英语课,究竟可以给到学生什么?我就会想起潘卫民老师上课的充满睿智的妙语连篇,令我们大家都脑洞大开。每当我要学生做小组表演,我总会想起夏日光老师当时教我们《旅游英语》时我们班上大家的搞笑表演,并且和学生无数次地分享过彭友和叶婷婷当时动人的表演,《泰坦尼克》那句经典的“you jump, and I jump”也不知和学生说过多少次,出于自己的经历,我真诚地告诉学生,可能你们以后毕业了不怎么会记得上课时候老师教给了你什么,但是你们为准备小组表演所做的准备以及期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却会牢牢留在关于大学生活的记忆深处。我鼓励学生多和外教沟通交流,是因为我经常想起当年我和外教老师的深度沟通交流,开拓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大学生活……突然间我发现,原来长沙理工的生活一直影响着我,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肯定也还是。
工作以来,我有段时间放松了学术研究,导师覃老师经常会在电话中提醒:“一定不要放松啊,要坚持,就一定会有成绩的!”后来结婚生子,又到北京挂职一年多,总的来说学术研究上也依然没有明显的进步,想来真是愧对老师的期望了。但是现在在教学的工作岗位了,发现基础还是在那里的,总的来说也还是得心应手的。
好希望能有同学会,大家能够回去再聚聚,再看望一下当年的恩师们,豆蔻年华,青葱岁月,因为有你而变得更美,我亲爱亲爱的长沙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2007届毕业生 方彩琴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