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初印象
我们学院很大,因为是三本所以更显得大,长沙理工把整个老校区都给了我们城南学院,本部搬到了云塘。如果不急,用正常速度,我们从宿舍到军训场地要走20来分钟,也就是说,从我们学校的南苑到东苑至少要20来分钟,09级新生都住在南苑。我们南苑有一条不算长的小吃街,那里的山东鸡蛋饼很吃香,有时候,住在东苑和西苑的学长学姐会“千里迢迢”跑过来买鸡蛋饼,其实我也不知道那个饼叫什么名字,只知道那是山东的特产,做饼的师傅是山东人,而且我们寝室有个山东的女生,她似乎称呼那种饼为“鸡蛋饼”,所以我也就跟着这么称呼了。我们寝室除了那位山东的女生,其余三个都是湖南人,寝室长是怀化的,处女座的思思是益阳的,我来自最北的岳阳。我们四人互相照顾,感情很好。所以我不怎么想家,她们三个也不想,我们边洗衣服边唱歌,我唱上一句,她接下一句,我拖地她们擦桌子的时候,四个人就一起唱《甜蜜蜜》——“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我想我们唱得一定很动听,因为连卫生部的“有灰”学长也被我们的歌声吸引过来,他每次来的第一句话一定和“灰”有关:“下次这里搞干净一点,不要再有灰了。”即使检查卫生的时候异常严格,我们仍然满心欢喜期待他的光临。军训时我们每天五点就起床,校园里的空气很新鲜,花花草草也特别多,环境优美得像是住在公园。回想起来,军训的日子大概是大学四年最充实的时光了。
晨曦艺术团
回忆着被春风温暖的校园,回忆着被秋叶铺上金色足迹的校园,回忆着在母校的每一分每一秒,我意识到母校提供给我的舞台是我在学生时代最宝贵的财富。背着二胡第一次去五教面试,我局促不安地站在舞蹈房中央,对面试考官说:“我觉得中国的传统音乐是非常有魅力的,让民族音乐走向世界舞台,是我们每一个学习民族乐器的演奏者的梦想。”这一段话让我成为了晨曦艺术团器乐队的一员,从此我也跟着这个小团体踏上了大大小小的舞台。那年晨曦艺术团的舞蹈队、声乐队、器乐队、朗诵队和表演队都热闹非凡,器乐队也分为西洋乐器和民族乐器队,我们除了在团队中发挥自身特长,还会互相学习切磋,拉二胡的我学会了用古筝弹奏《笑傲江湖》、拉小提琴的雨琪能够将二胡名曲《赛马》用小提琴完整地拉奏出来、大提琴王子周昕的《卡农》深沉而婉转,而我们还会偶尔去给舞蹈队当“背景”,就这样又发展了舞蹈这个爱好,直到现在参加单位的年会,还能将当年跳过的舞再反复表演。我们会为每一场晚会精心准备,我们获得“文艺之星”的冠军、到云塘校区参加“十月诗会”、站在五教大礼堂的舞台上,我们迎接又送走过一届接着一届的校友,这些舞台经验,让我在工作之后,站在任何镜头前都不会怯场和退缩。
学生时代的爱情
每个人都要经历一场青春的梦,无论梦的结果如何。学生时代的我们处理问题的经验不足,在懵懂的恋爱过程中走了太多的弯路。但是我们通过爱情学会了关心他人、学会了如何包容、接受,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也学会了如何与寂寞相处。大学时期的辅导员就像我们的哥哥姐姐,他们不会谆谆教诲“谈恋爱影响学习”,而是告诉我们“恋爱让人成长”,同时正面引导我们面对感情。在我的记忆里,新闻专业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有恋爱经历,他们争吵、拥抱、痛哭、和好,然后毕业、拉扯、分离……我记不得有多少对分手了、也不知道现在还有那些情侣依然在一起,两周前听说大学时期的两位系友要结婚了,内心一阵感动,琢磨着一定要去参加他们的婚礼,因为他们承载了多少同学的美好愿景。电影《匆匆那年》的台词概括了我们在母校发生过的美好恋情——“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走在梦想的路上
带着梦想选择了外语文法系新闻学专业的我,在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等课程中,唯独钟爱广播电视新闻学。我们自制的校园新闻联播节目《七点看城南》曾经在“新浪微博”上受到关注,并且接受“长沙电视台”和《长沙晚报》采访……记得第一次在“湖南卫视新闻中心”实习,当我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湖南新闻联播”的荧幕上,我告诉自己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传媒工作者;第二次的实习我选择了家乡的电视台,屡次出镜主持的我,已经能够独立采写完整的新闻;第三次的毕业实习于长沙电视台新闻频道,参与“长沙市十大最美护士”的评选活动,做的街头访问被剪辑进入电视台的宣传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使我具备了良好的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也铸就了我踏实的性格和强烈的责任心,而这一切都是母校的赠予,她让我大胆地走在梦想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离开了母校,才发现对母校的留恋是如此的深沉,留恋同学间的欢声笑语,留恋老师的谆谆教导,留恋四年里的蹉跎岁月,留恋激情燃烧的大学生活……。这其中,有说不出的酸甜苦辣,有道不明的人生体会。带着不尽的怀念,我再次来到了母校,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亲切:一草一木,都牵动出绵绵不绝的回忆;一砖一瓦都激起了内心深处的感动。或许母校就是那个,我们曾一天骂她八遍,但决不允许别人说她一句不好的地方。
城南学院文法系2013届新闻学许晴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