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我与理工 > 纪念征文 > 正文

中文系女生的“中文心”

2016-09-21 

读大学时不擅长写小说,难得写一篇,也写得像散文。这一篇《可曾记否,那风筝......》,可能刚好符合师范院校主旋律的要求,也可能写出了优美的意境,得到了写作课老师的最高评价,用毛笔撰写成大字张贴在黑板上,全班诵读、学习、点评。这,成了我大学时代的最高“文学成就”。今天读来,依然能感受到少女时代清新而单纯的情怀。

离开故乡的这些时日,特别难忘门前海滩上的风筝。去夏的一个黄昏,陪伴母亲在海边散步。白日里娴静如少女的蓝澄如玉的海湾,此时却不安地骚动起来,娇嗔地喘息着,娇柔的翼翅轻轻扑扇着岸滩,在乌黑的岩石上绽开一簇簇雪白的浪花。

我的头倚在母亲的肩上,一只手握在母亲温暖的手里。海风徐来,飘送暮色的帷帐。密密的椰子林在暮色中站立成风景,椰子树那如南海女儿般修长挺拔的躯干,顶着翅膀状长长的椰叶,婆娑多姿,叶隙间筛落一片叮当响的月光。母亲向我倾述往事,话语如海风般轻柔。她说起当了一辈子民办教师的外婆的苦难的一生,尽管那已是提过无数遍的旧事,却像陈年老酒般馥郁芳醇,令人回肠荡气。讲到动情处,母亲哽咽了。

“妈”,我却在母亲稍停的当儿,忽然说道:“那件事,我想再次征求您的意见。”

“......”

“高考志愿的模拟表发下来了,我已经填报了师范院校......中文专业。”

母亲的手突然微微颤抖了一下,没有回话。

凭直觉,我知道母亲在痛苦地沉思。

脚步却在不自觉中加快了。

走过一段浅滩,眼前豁然开朗,新填造的人工海滩开阔平展。黄昏时分在这里嬉戏打闹、放风筝的孩童和他们的父母大都已散去,只剩下几个不知疲倦的孩童和几架孤零零的风筝。

一条用厚重的沙袋垒成的堤坝默默地仰卧在沙滩与海水交接处。

坐在堤坝上,海水就在脚底,涌上来,退下去,一遍又一遍。夜色仿佛从海心深处汩汩涌出,渐渐弥漫了整个海面。

“沙--沙--沙”海水冲击堤坝的声音,永恒地奏鸣。

月亮升到中天了!

“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

母亲双臂交抱着膝头,我把头枕在母亲的怀里,让月光如水般洒落我的双颊。诗人不是说:月亮一般光辉慈祥的,是母亲的目光。

可是......此时,月光却有些冷。

“妈,为什么不说话?生我的气?”

“关于志愿的事,上回你跟我讲时,我已表了态。当教师,固然高尚,但清贫、辛苦,社会地位低......学中文,摇笔杆卖嘴皮,绣花枕头一个......妈不赞成你的选择......你不是征求妈的意见吗?如果我反对,你会听妈的话吗?”

我摇头。

“我知道。但我从小向往教书育人这一崇高神圣的职业,能和那么多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在一起,是多么幸福的事情!我喜欢文学,祖国灿烂丰厚的文化遗产太诱惑人了,我无法抗拒她的魅力......于是选择了中文专业。”

“小兰!你还是个好幼稚的孩子哟!”

我把脸偏向母亲的脸,她的双眼被月光濡湿了。

心,仿佛被芒刺狠狠扎了一个,疼痛得抽搐起来。

在这个问题上,一贯通情达理的母亲为什么总是不能理解女儿的抉择?是为女儿终身幸福着想,怕她像外婆那样,辛勤耕耘燃烧了一辈子,却凄凉地在寂寞萧索中泯灭?

发丝被海风撩拨着,披盖在脸颊上,母亲轻轻帮我拂开。母亲的手啊,颤抖着......

天空漆黑如墨,一朵孤零零的白云飘浮着,欲上欲下。哦,那不是云朵,那是一架风筝啊!

飞得那样高,难道不惧怕“高处不胜寒”?

飞啊飞,它欲往高处翱翔,可以......一根细细的绳子拽住了它。飞不动了,只好停在半空中,左右摇晃。

“放开绳子吧!”

“不!风筝会迷失方向,然后......坠向地面或掉进汪洋......”

“可是,它想高飞,它向往自由。尽管那很难很难,也许还会毁灭,但,总比迷失在别人手中拉拽的绳子上好啊!”

“小兰,你还太小!妈妈像你这般年纪时,也总是想挣脱某种羁绊而高飞。可是,那都是梦幻,最后都像七彩的肥皂泡一样破灭!没有了绳子的风筝,飞不起来,断了绳子的风筝,会掉......”

“给我抉择的权利吧!我的好妈妈!这决不是一时的冲动。我不悔,即使淹没在海水里,坠毁在沙砾上......”

“好吧,妈妈尊重你的选择。翅膀硬了,迟早要飞的......”

海风依依,月光如水,母亲清凉的泪滴在我颊上。

离开故乡的这些时日,最难忘的竟是那风筝啊!

或许,是母亲思女北望的视线,幻化成那根细细的绳子,牵系着依然稚嫩的心了。

“小兰”名字是虚构的,情怀却是真挚的。中文系女生“小兰”离开象牙塔,怀揣着天真梦想,闯荡广州。先是在一家贺卡公司当文案编辑,一年后到电建公司《火电报》当主编(其实就是记者编辑一肩挑)。1997年海关第一次向社会公开招考15名公务员,“小兰”凭借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在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过关斩将成为15名精英之一(共有2000多人报考)。

“小兰”进海关之后一直在新闻宣传部门,始终也还是她最初所热爱的文字工作,勤奋认真写新闻稿让“小兰”在海关系统小有名气,被评上先进工作者,获得过“十佳青年”等荣誉,并担任了宣传部门的负责人。

2015年6月“小兰”再次选择高飞,离开熟悉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暂别亲爱的家人,来到北京挂职锻炼,成为了国家部委机关的一名公务员。

当年由于热爱文学而选择中文系,这么多年摇着笔杆子,20个寒暑春秋,无论是寂寂无闻的贺卡文案写手,还是穿行在泥尘滚滚的电厂工地采访的记者,还是忙碌在高大上的国新办新闻发布厅,无论身份、岗位、职务如何变迁,中文系女生“小兰”始终不变的,是那颗诗意而纯洁的“中文心”,不为世俗所干扰、执著地热爱文字,坚定地朝着心中的梦想飞翔。

徐越,广东湛江人,1990年入读长沙水利电力师范学院中文系,1994年毕业(学校更名为长沙电力学院)。

附件:

上一条:中文记事补遗 下一条:我的选择与坚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