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我与理工 > 纪念征文 > 正文

忆理工那些年

2016-04-22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蓦然回首才惊觉与长沙理工大学相遇相识已有12年。默想这12年,在这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学府,有太多的美好在心中流淌,那些与理工大学一起成长,一起奋斗的日子又浮上心头。

我是2004年5月进入长沙理工大学任教,也是学校合并后第一批引进的“人才”。说起人才应该也不算,我们当时是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招聘进来,比起当时的博士引进,真的很惭愧,但我仍感激这个年代所给予我们的机会,因为今天即使是重点大学毕业的博士,要进入理工当教师,也是十分困难的。

这12年里,我亲身经历并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和壮大。记得初来的前两年,很多二级机构的名称还是“系”,我就是在“生物与轻工系”工作了一年,然后又随专业一起调入“化学与环境工程系”;而到2006年,基本上所有的二级机构都已经成为“学院”设置,这也足以证明发展之迅速,因为有硕士点的二级机构才能称为学院哦。那时候,我们有金盆岭、侯家塘、黄土岭、圭塘四个校区,我还在侯家塘校区教了一年的课,现在回味起来,每次从金盆岭到侯家塘校区坐的小面包校车,感觉还蛮亲切的。只是那些年在侯区上过课的教学楼,用过的实验室都已经成为历史,现在屹立在那儿的是高楼林立的住宅小区了。

犹记得,刚来的时候,我们专业的实验室还在侯家塘校区,实验设备十分差,为满足教学需要,学校投入了一笔小经费购买必备的仪器设备,一般当仪器设备运到学校时,基本上都是深夜12点多了。那时候条件很艰苦,仪器设备都是本专业住在侯区的学生和年轻老师一起抬到五楼实验室,有时候忙到凌晨3点多,学生们都没有半点怨言,真的很感动。去年十月一日,这个班的学生毕业十周年聚会的时候,一起回忆起那段时光,真的感慨万千,也特别感激那群学生,为学校为专业做出的贡献。

时光流逝,岁月柔和了我们初到理工时的风华正茂,虽然我们即将进入不惑之年,但伴随着理工的一路成长,却更能为我们平添一份淡定从容。今天的理工,拥有着金盆岭和云塘两个校区,校园景色迷人,文化底蕴更加深厚,人才济济,学科发展迅速,有时会惊叹这些年没有跟上理工的发展步伐,不惑之年而其实是真惑也。

往来千里路常在,聚散十年人不同,这些年,从理工走出去的人才不计其数,但是校训却一直在铭刻在大家心中,鼓舞着每一位从理工走出去的学子更加奋勇前行,开拓创新;同时也与我们这些一起成长的教师共勉。

花甲之贺,祝福理工。期待古稀之理工,人才辈出,成为真正之百强理工。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陈启杰老师

附件:

上一条:梦回云塘路 下一条:但愿一切得以重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