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我与理工 > 纪念征文 > 正文

我们的大学梦

2016-05-31 

——写在母校60周年校庆之际

作为一群70后,高中毕业时已步入90年代,那时还没有所谓“扩招”一说,正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年代。加上各自学习不用功,对于上大学,我们虽心向往之,心中却很是明白,那是白日梦。于是干脆弃学,或沿海打工、或入职就业、或面朝黄土背朝天,混混噩噩中虚度着时光。对于我们这些既无文凭又无特长的人来说,辛苦也是白搭,到哪都是吃力不讨好,个中滋味,辛酸无比。更感到没有知识,没有技能到哪都不行。

后来我们陆续参加工作,集聚于江西宜春汽车运输总公司麾下。有了前几年的折腾,对于知识技能倍感饥渴的我们,平时工作中肯于吃苦,喜欢钻研,尽皆得到各基层单位同事的认可。2002年,适逢我们总公司领导由于深感知识人才缺乏,决定与长沙理工大学联合办学,制定人才培养战略计划,从司属各单位遴选30名表现优秀的青年进入大学进行脱产学习、系统培养,我们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就这样,长沙理工大学,成了我们的母校,圆了我们的大学梦。

那年那月,一切都象做梦一样,难得的学习机会降临在我们身上。初入长沙理工大学,大家腼腆得象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切是那么的陌生,一切又是那么的理所当然,仿佛梦中情人突然间现身在我们眼前。那零落有致的花草树木,本就应该是这样万紫千红、郁郁葱葱;那庄严林立的教学楼馆,本就应该是这样雄伟壮观、美轮美奂;那来来往往的师生校友,本就应该是这样英姿飒爽、朝气蓬勃。当我们有幸迈入长沙理工的门槛,却发现与其说大学是一片圣土,不如说是一个熔炉。长沙理工融入的天南地北与社会方圆、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形形色色丰富多采的活动,形成了独有的校园文化。大学时光,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旅程,让我们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不断拓展自己的逻辑思维,不断提升自己的应用能力,为今后回馈企业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校三年,母校如同母亲一般的温婉,徐徐向我们传递着温暖和关怀;母校如同母亲一般的辛劳,执著开垦着我们这一块块形态各异、养分不足的土地,直到他们开花结果;母校如同母亲一般的慈爱,陶冶了我们的情操,提升了我们的品格,为我们指明了人生的方向。是母校让我们自强自立,懂得感恩,诚信为人,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三年时光转眼即逝。毕业后,我们三十名学员又回到了自己的岗位,逐渐成长为各自基层单位的业务骨干,不少人陆续走上了重要的领导岗位。我们在工作中学以致用,把在母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单位实践相结合,适应改革需要,不断创新工作。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为公司的发展壮大,为当地交通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每当念及母校及公司圆我们此生的大学梦,我们总是在心底暗自告诫自己,一定要常怀感恩之心,以百倍的工作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工作当中,不负母校及公司的培养。

有一种记忆铭记在心,有一种悸动是心怀感恩,有一种祝福是默默歌颂!怀念母校,我们因为有长沙理工而骄傲;感恩母校,愿母校因我们而自豪;歌颂母校,衷心的祝福母校的明天更美好。拳拳之心,难以言表,值此母校六十华诞之际,试将母校及公司之名藏头于诗,以为贺:

长忆求学赴湘楚,

沙鸥翔集锦鳞舞。

理论实践合双璧,

工程管理融一炉。

宜将所学致所用,

春风化雨展宏图。

汽笛数响贺六秩,

运载声名满五湖。

作者:长沙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02级交管班集体创作

就读专业:长沙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02级交管班

目前工作单位:江西宜春汽车运输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人:余超

附件:

上一条:十年一梦 再会长理 下一条:庆祝建校六十周年 努力创造“百强大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