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我与理工 > 纪念征文 > 正文

留住一梦相伴日月长

2016-06-24 

对母校的依恋和求学岁月的思念,已经变成一种情感慰藉和生活习惯,不论在任何一个城市,听到有臭豆腐叫卖声,总要品尝品尝,尽管味道不如长沙正宗;若是遇到湖南人总要和他多聊几句,从中我能感受到精神的归依;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庞大的图书馆使我们饱尝了知识的甘露,学校活跃的学术气氛使我们健康成长!老师同学们的关怀是我们最温暖、最甜蜜的回忆!母校美丽的画卷一直映照在我们脑际!

一九九零年七月毕业,我被分配到学校当老师,由于个人特长的关系,被分配到人事部门编写《岗位职责和任期目标》,后又从事教学管理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应聘了法国索科曼UPS驻上海办事处从事经营管理工作,在此期间,积累了一些社会经验。1997年我辞掉了电力系统工作,自办企业,从事新能源设备研发及土地开发项目。我认为,在中国特别是年轻学子,要倡导更多优秀的年轻学子去从事科技创新或实体创业活动,敢想、敢做、敢为天下先!在社会大熔炉里锻造硬功夫真本事。让创业成为主流,这个社会才会生机勃勃,国家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个人素质和才华才可以持续提升。一个国家的强大首先是经济和教育的强大,中国不缺乏当官的,而且中国官场上更多需要的是权谋和关系,一个白痴在官场上也能混得很好!这是中国的现实!

为此我想从在校学习和社会成长两方面谈人才成长问题;中华文化在很多方面是一种奴性文化,文化发展方向始终掌握在统治者手里,文化沦落为奴役人民精神的工具;奴性文化浸泡出奴性国民,对社会的影响无处不在,特别是对年轻学子健康成长有重要影响的是缺乏“独立思想”、以及“学而优则仕”。

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独霸天下,人们只能接受官方规定的思想;没有争鸣,文化必定走向衰落。政治上实现了统治者愿望——稳定;而在思想文化上,不接受官方思想,就会被排挤、打击,甚至牢狱之灾。一场又一场地扼杀独立思想,导致中国人渐渐失去了独立思想的勇气,甚至连思维能力都退化了,可以说一个人没有独立思想,思维能力、科技创新都会受到制约甚至窒息;“羊群效应”只会产生越来越多铤而走险的狂徒、贪官和拾人牙慧、仰人鼻息的奴才!阻碍理性发展,容易受到蛊惑而被人操纵。

“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一流的科学家?”这个问题一直引起科技界、教育界的讨论和深思;伟大的科学家首先是一个思想家,大学首先要营造一个思想自由、学术自由的环境。没有思想自由的环境,就不可能有独立的思想,没有独立的思想,怎么可能会成为一代优秀人才呢?

影响人才成长、教育发展的第二个因素是对权力的顶礼膜拜,表现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平民的官本位意识。第二个层次是社会精英嗜权如命地追求权力。

“学而优则仕”,把当官作为求学目的,甚至人生价值标准,用官阶高低评价人生成就,演变成一切向官阶看齐,当官成为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权力成为图腾。甚至把职称等与官阶挂勾,只能说明这个社会是一个病态社会,官本位思想浸入到国民的神经细胞,官本位摧毁了这个民族做人的尊严,这个民族是以当官为尊严,而不是以人格为尊严,即使“精英”,但还是奴才性格,在世界的格局中,我们还有竞争力吗?这个民族、这个国家能走多远?

对权力的崇拜,使权力变得更加肆无忌惮,这就是中国人的命运!把权力看得比命还重要、比真理还重要、比公义还重要;为了权力,可以放弃真理、放弃公义,这是教育和科技的悲哀!民族和国家的悲哀!所以近现代的中国没有出现一流的思想家,更鲜有一流的科学家!长此以往,我们还能赶超英、美吗?我们不能因为遇到工业化和城市化几个发展机遇期以及房地产掏空了几乎所有老百姓钱袋子而产生的暂时繁荣就沾沾自喜,因为最后起决定作用的是一个国家的创新体制、机制和完善的法律体系,是一个国家教育科技实力.市场的基础是;自由、产权和企业家精神,如果一个社会没有自由意味着特权阶层可以强制另一部分人,剥夺另一部分人的权利,这是强盗逻辑,没有自由就只有斗争,不会有竞争。斗争是毁灭财富的,只有竞争才是创造财富和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没有自由和产权的社会能产生真正一流的企业和企业家精神吗?

要想改变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在学校教育中,打破对权力的崇拜,追求独立的思想和平等精神,追求真理和科技知识,向内求取、提升自己,用知识和能力创造物质财富,改变自己命运,推动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你一定会成为理通天下,情通天下,一路奔放的一流人才!

另一方面,作为学校教育,要改变高校僵化的量化评价方式,应试教育抹杀了人的个性及特殊能力的培养,学历不等于学问!学问不等于能力!能力不等于天赋!高分低能普遍存在。从多方面、多层次建立起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尝试探讨性研究性教学,让学生能够形成深入地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避免在人文书籍阅读及自然科技方面知识的碎片化;应试教育使学生学习上急功近利,只是为了考个好成绩,缺乏探讨性、研究性学习模式即对知识缺乏系统性、整体性认知和深入思考;知识碎片化导致低智商社会,使整个社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力降低;让学生系统地多读人文科学方面的原著,多了解世界范围内不同的思想和文化,创造宽松自由的学术气氛,尤其是学理工专业的学生如果要进入社会创业,更应多学习研究人文科学,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曾国藩曾言:“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当你的人生发展到一定阶段,有些重大抉择只能由自己决断,而且必须刚毅果敢!谁都帮不了你,因为你的公司只有自己最了解,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及社会、法律方面的关系只有自己最清楚,这是需要综合各方情况和知识的决断。我的一次次重大抉择都是在亲人、朋友的反对声中做出的。在自然科技方面,多了解世界范围内科技发展的前沿,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及学习原动力。

国家某个机构曾对恢复高考后历届的高考状元做过调查,得出的结论是这些高考英雄大多都未能成为某个行业领袖或科研领域权威,而且社会适应能力差;我们不能否认通过高考给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而且已经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如果他们能继续发掘已有知识内涵中的智力因素,改善知识结构,提升能力,那必将是另外一番风采!

我们无法改变社会现实,但市场经济无法阻遏!民主和法治的脚步无法放缓!尽管我十几年的维权使我遍体鳞伤,深感司法的衰败!但高校培养的是未来人才,青年代表着希望!人生观价值观时时处处影响着我们的判断和选择,这是我们社会实践几十年最真切的感受。学校教育如果一开始就培养学生趋炎附势,醉心官场、对权力顶礼膜拜,那么我们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就没有希望和未来!我们一定要面对现实、立足长远、着眼未来;以“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自勉。

正如一首歌里唱道:“几番起落风暴雨狂,转眼间鬓已成霜。留住所爱、留住所想,留住一梦相伴日月长!”

祝愿母校繁荣强大!培养更多世界一流人才!这是我最衷心的祝愿!

867501班学生:刘维荣

附件:

上一条:致大学 致青春 下一条:感恩长理工 难忘师生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