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主办
  • 书记信箱:cslgsjxx@csust.edu.cn
  • 校长信箱:cslgxzxx@csust.edu.cn

之二:学科建设动力强劲

2017年06月02日 16:42 来源:

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坚持学科兴校,不仅是我校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而且成为我校一以贯之的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基本战略和良好传统。

成绩与特点

十二五以来,我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紧紧抓住我国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以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为目标,全面推进学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也形成了自身特色。

一是学科建设的龙头意识普遍增强。各学院都将建设高水平学科作为带动和引领发展、增强实力彰显特色的主要载体和关键环节,十二五确定的建成10个以上省重点学科的具体指标得以顺利实现,省级重点学科达到11个。在省属高校重点学科数的排名中,从原来的第6位上升到第4位。二是学科结构在提升中优化。十二五期间,学校形成了以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两个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为第一梯队,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电气工程、水利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测绘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数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省级重点学科为第二梯队,若干校级重点学科为第三梯队的三级重点学科建设体系。三是学科的群化发展态势逐步彰显。总体上形成了以工科为主,理、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结构体系,实现了学科整体水平的稳步提高。与此同时,优势特色学科群、新兴产业学科群、基础学科群和人文社会学科群等大学科群建设工程逐步形成,并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经验与不足

就经验来说,主要有三:一是统一思想认识,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牢固树立学科兴校的意识,充分认识到学科建设对学校发展的长远意义。二是进一步凝炼学科特色,不断提升学科内涵。各重点学科在十二五期间不断集中力量强化特色优势,深化学科建设内涵,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充分整合学科资源,谋求协调发展,使我校的强势学科更强,弱势学科渐强。三是保障经费投入,逐步转变投入重心。在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之路的指导思想下,我校重点学科建设经费投入重心逐步由以硬件建设为主向以软实力建设和学术性建设为主转变,在保障条件建设投入的前提下,合理提高学科团队建设、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方面的经费投入比例,充分发挥学科建设经费的使用效益。

就不足而言,有五个亟待增强:一是学科发展机制建设亟待进一步增强。学科申报成功后,由于管理体制和制度的欠健全,学科内部组织型态优化,群体意识与力量培养,学术交流、研讨机制强化等,在保证学科有序、高效的完成预期目标等方面依然乏力。二是整体上学科带头人的影响力亟待进一步增强。尽管我校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中有国家突出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973”“86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但从整体上来说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带头人、权威专家不多,学科的社会影响力有限。三是学科的行业特色亟待进一步突出。紧紧依托交通、电力、水利、轻工行业发展壮大,但在学科建设中有的学科与这些行业的关联度不够密切,学科的行业特色不明显。四是重大标志性平台与成果的发展力亟待进一步增强。十二五期间我校获得了国家工程实验室、 “973”计划、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对我校具有标志性的平台和成果,实现了几个重要方面零的突破。但相对于我校在湖南省省属高校的地位、拥有的重点学科数量和在社会的影响力来说,具有重大标志性的科研平台、科研成果还是比较缺少的。与此同时,重点学科的成果转化力也是一个亟待增强的弱项。五是学科建设经费来源拓展力亟待进一步增强。在总体上,我校各学科点的建设经费来源比较单一,基本是依靠省里和学校的拨款,其他渠道来源较少,经费拓展力、资源吸纳力不强等情况,成为制约学科发展的因素之一。

前景与设想

在高等教育以内涵式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学科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与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进程中,其功能和影响无疑会进一步扩大和强化,学科建设的责任使命与日俱增。在十三五期间,为了更好增强和发挥学科建设的龙头工程作用,一是要坚持扶需、扶特、扶强三扶原则,促进学科建设有序协同发展。扶需,即学校内涵发展、人才培养系统性结构的补短需要,注重内部系统的协调性与服务性;扶特,即根据在行业影响力深化与比较优势发挥,注重学科发展的广泛性与持久性;扶强,即在本学科领域具有优势,注重学科发展竞争的前沿性与引领性。二是要突出四个结合,即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科学研究相结合,学科建设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学科建设与学校特色发展相结合,学科分类发展与集群发展相结合,扩大和提高学科建设的影响力、引领力、支撑力。三是实施学科的群化发展战略,推进优势特色学科群、新兴产业学科群、基础学科群和人文社会学科群四大学科群建设工程,以优势特色学科群引领学校学科发展的制高点,以其他三个学科群作为学科发展的增长点,不断促进学科水平提升学校整体水平。四是要建立科学公正可行的竞争机制。一方面,激活学科建设存量资源,促进学科建设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为学科建设培育强大而公平的激励机制,主要包括建立学科建设中期评价与预警制度,动态评价机制,优化重组机制与优劣替代机制;另一方面,鼓励各学科积极主动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学科发展组织形态、发展方式,与校外各类主体合作发展,扩展学科发展平台,增加学科发展资源。


文档附件:

下一条:之六: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跨越式发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