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新能源发电与储能关键技术创新团队

2022年02月28日 08:45 来源:

团队带头人:陈荐 教授

依托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主要研究方向:

(1)          新能源发电系统关键设备安全服役理论与技术

(2)          先进储能系统关键材料与技术

(3)          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与智能发电系统

(4)          高性能高温合金增材制造

团队形成背景:

电力是国民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高,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新能源发电以及高效储能技术是今后发展的主流。然而,新能源发电系统运行与服役过程中日益凸显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问题、新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导致的新能源电力消纳问题、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低和成本高等问题成为制约新能源发电以及储能技术高速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上述“卡脖子”难题,长沙理工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陈荐教授牵头组建“新能源发电与储能关键技术”科研创新团队,围绕新能源发电系统关键设备安全服役理论与技术、先进储能系统关键材料与技术以及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与智能发电系统等方面开展原创性研究工作。

团队建设目标:

本团队面向国家能源战略重大需求,围绕新能源发电与储能过程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发展新能源发电系统关键设备安全服役理论与技术,构筑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与智能光伏发电系统,开发高性能储能新材料及大规模储能系统,为新能源发电设备安全运行与新能源电力连续稳定供应提供理论基础和新技术,切实服务国家能源结构转型;打造一批具备前沿科学与学科交叉的基础研究能力和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关键技术开发能力的青年学者,团队在新能源发电设备安全服役和新能源储能关键技术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力争把团队建设成省级及以上科研创新团队,积极推动我校工程、材料等学科的“双一流”建设和百强大学建设。具体为:

1)学术队伍建设目标:

建设期内,新增省级以上人才工程5-7(其中国家级人才工程1-2人),引进QS排名100海外高校博士5-8人,建设成为省部级科研创新团队并力争获得国家级创新团队。与世界新能源及储能领域顶级研究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提升团队在新能源发电及储能技术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2)科学研究建设目标:

建设期内,新增主持国家级项目20-25项,省部级项目30-40项,新增10万元以上横向科研项目30项以上,新增进校经费2000万以上;获国家级科研成果奖1项,省部级二等及以上的科研成果奖励4-7项,发表 SCI/EI收录论文120-140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10篇以上),出版专著5-7部,第一完成人申请发明专利45-60项,授权发明专利25-30项,在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高效相变储热材料、新型太阳能电池等方面实现成果转化3-4项,开发具有长沙理工大学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2-3个。

(3)科研平台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

建设期内,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2个,争取实现国家级科研平台的突破,作为中坚力量申报并获得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提高团队研究生培养质量,力争获得5-7篇省级优秀毕业论文。

(4)国际合作和交流建设目标: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坚持留学生的本科及研究生教学工作,实现与美国MIT, Texas University,澳大利亚Monash University, 英国Northumbria University以及荷兰Technische Universiteit Delft等国际著名大学及知名学者展开合作,新增高水平国际合作项目1-2项,主办1-2次国际学术会议。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年平均参加学术会议8次以上,进行学术报告5次以上。

团队建设成效:

(1)团队发展与平台建设

团队建设过程中引进了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牛焱教授在内的多名国内顶尖学者,同时引进青年博士5名。此外,多名中青年技术骨干成员入选湖南省人才托举工程,获批湖南省优秀青年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等,年均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多名青年技术骨干成员具备冲击国家级人才实力。团队成员45岁以下青年学术骨干中博士比例达到100%,目前团队成员中有国家杰青、湖南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湖南省杰青、湖湘青年英才、湖南省“百人计划”等26人,其中正高职9人,副高职称10人,中级职称7人。

建设期内新增了“能源材料分析及测试实验室”、“先进材料与激光增材制造实验室”、“储能“热、冷、电”技术实验室”以及“模拟工业燃烧环境高温腐蚀特性分析实验室”等与团队研究方向相关的实验室,同时对原有实验室部分设备进行了更新换代,保障了团队科研条件。

(2)创新能力与社会贡献

本团队围绕新能源发电与储能技术中的“卡脖子”问题,经过多年的研究,在新能源关键设备安全服役评价方法、锂离子电池新型正极材料的产业化应用、电热-储热材料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近5年,团队成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7项、省部级项目41项,其他项目60余项,纵向科研经费2640万元,发表SCI、EI论文236篇,其中SCI一区论文62篇、ESI高被引论文12篇,出版专著7部,获授权发明专利79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11项。

联系人:周立波

联系电话:0731-85258409

电子邮箱:libozhou@csust.edu.cn

上一条:环境微生物技术创新团队 下一条:发电设备与系统节能减排及智能控制关键技术创新团队

关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