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环境微生物技术创新团队

2022年02月28日 08:46 来源:

团队带头人:陈宏 副教授

依托学科:水利与环境

主要研究方向:

1)有机质厌氧生物处理新技术;

2)厌氧氨氧化脱氮新技术及新设备;

3)数字孪生与智慧水系统构建技术;

4)海绵城市新技术及成套设备;

5)水处理微生物菌剂。

批准时间:20211215

团队形成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高消耗、高浪费、高污染,加剧了经济发展与水环境水生态的矛盾。自2005年起,长沙理工大学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学科蒋昌波、胡旭跃、李诚、吴方同就结合我国水环境与水生态现状,以及承担的数个水环境污染治理与水生态修复等工程项目,围绕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生物过滤技术、工业废水处理、水源水安全调研、环境厌氧微生物技术与海绵城市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2010年,湖南大学博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博士后、JSPS外国人特别研究员陈宏加入本团队,通过对已有研究方向进行了整合,成立了环境微生物技术团队,并积极争取申报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培育建设。

团队建设目标:

经过3年建设,形成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和当量效应,提升队伍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使团队在国内具有较大的影响,整体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1)学术队伍建设目标

本申请组建的长沙理工大学创新团队,目标定位于省内先进、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环境微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及推广应用基地,着力解决我省及周边区域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中的关键技术难题。以构筑国际化和博士化学术团队为核心,使学术团队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更加合理,提高学术带头人领军能力,扩大带头人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培养或引进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湖南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湖湘青年人才、芙蓉学者、湖南省百人计划等,引进青年博士,使45岁以下青年学术骨干中的博士比例提高到90%以上。努力提高团队成员国际化水平,鼓励学术骨干出国进修、访问。

2)科学研究目标

以高水平科研课题和高水平科研成果为突破口,新增国家级项目5项以上,新增省部级纵向课题20项以上,参与国家级重大环境工程建设科学研究20项以上。确保建设期内年均进校科研经费1000万元以上;发表高水平论文60篇以上;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以上,获专利20项以上。

3)科研条件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

搭建融合多学科实验技术手段的先进科学研究平台。逐步建立与完善实验平台,确保建成工程研究中心1-2个,力争获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提高团队研究生培养质量,力争获得1篇以上省级优秀博士论文,3篇以上省级优秀硕士论文。

4)国际合作和交流目标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扩大学术交流,实现与国际著名大学、企业和知名学者开展合作,力争高水平国际合作项目1项;主办及协办2次以上国际或国内学术会议,其中,国际会议1次以上;

积极鼓励团队中青年学术骨干到国内知名高校,或出国开展访问交流,年均不少于2人次。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年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5人次以上,参加国内学术会议15人次以上,并宣读相关研究报告;邀请国际国内知名学者交流讲座,年均5人次以上。

建设成效:

1)团队发展与平台建设

团队建设过程中十分注重拔尖和骨干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吸收了陈婧、吴莎2名青年博士。此外,团队负责人陈宏副教授入选JSPS研究员。技术负责人陈宏获得湖南省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根据团队建设目标,团队成员45岁以下青年学术骨干中的博士比例维持在100%。近年通过人才引进等方式吸收和补充新成员,目前团队成员3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博士()3人,实现全部博士化。

在团队科研条件和实验室平台建设方面,长沙理工大学高度重视创新团队建设,在人才、经费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建设期内共购置试验设备30万元左右。

2)创新能力与社会贡献

本团队在资助期内围绕环境微生物处理理论与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这一研究主题,通过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研究,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等多种研究方法,在有机质厌氧生物处理新技术、厌氧氨氧化脱氮新技术与新设备、数字孪生与智慧水务系统构建技术、海绵城市新技术及成套设备、水处理微生物菌剂等五个方面取得了系列标志性创新成果。

 

联系人:陈宏

联系电话:13873128135

电子邮箱:chenh@csust.edu.cn

上一条:车辆安全与智能化创新团队 下一条:新能源发电与储能关键技术创新团队

关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