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长沙理工大学法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湖南省桑植县,以“秸秆综合利用与露天焚烧监管”为主题,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调研活动。团队以法律视角为切入点,结合基层实践,探索秸秆治理的“桑植经验”,为乡村生态振兴注入青春智慧。

上午,团队与瑞塔铺镇政府联合召开专题座谈会,围绕《湖南省秸秆综合利用若干规定》《湖南省秸秆禁烧区和限烧区划定方案》等实施成效展开深度对话。镇政府领导详细介绍了当地秸秆处理的创新举措与痛点难点,团队成员则从法律规范、技术推广和监管机制等角度提出针对性问题。一场“政策”与“实践”的碰撞,让秸秆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浮出水面,也为后续调研指明了方向。

下午,团队分为两组走进王家坡村和长潭村,通过问卷与访谈,与村民面对面交流。队员们不仅记录了村民在秸秆还田、饲料化利用中的实际困难,还化身“政策宣讲员”,用通俗语言解读秸秆禁烧法规和补贴政策。一位老农感慨:“原来秸秆不是废物,是‘黄金’!”——这种从“被动约束”到“主动利用”的观念转变,正是绿色治理的希望所在。

此次调研不仅是一次社会实践,更是一次“法学+”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团队通过法律普及与技术推广“双管齐下”,既收集了基层治理的真实样本,也为桑植县秸秆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未来,团队将依托专业优势,形成兼具法律可行性与实践操作性的调研报告,推动秸秆从“生态包袱”到“绿色财富”的华丽转身,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高校智慧。

(文/梁静旖 张青玲,图/莫晴晴,一审/曾宇欣,二审/陈骞,三审/汪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