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研究生暑期专业实践丨问卷集民意,交流觅真理——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与资源合理化利用调研团(二)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4日 来源: 作者:

7月23日上午,澧源镇司法所所长陈功贤与长沙理工大学法学院暑期实践团队就当地矿山生态修复与资源合理化利用情况展开交流。陈所长基于自身司法行政工作经验,向实践团队介绍了当地环境保护现状,阐述了地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强调应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并着重说明了新时代法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所肩负的使命与担当。

图 1 陈所长与团队成员交流

2 陈所长与团队成员合影

随后,实践团队赴澧源镇生态修复验收完成的矿山处,向澧源镇文昌街社区办公室卢书记了解其修复情况及验收标准。团队成员发现澧源镇此处矿山已进行复垦,种植了玉米、红薯、桂花树等作物,部分区域通过自然恢复实现了绿化。

3 卢主任与团队成员沟通

7月22日至23日期间,实践团队先后前往桑植县瑞塔铺镇和澧源镇,开展“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与资源合理化利用”问卷调查活动。同学们走村入户,向当地村民们发放问卷,面对面倾听群众对矿山生态现状、修复成效及资源利用的真实看法,为后续优化生态修复方案收集第一手民意资料。

4 团队成员进行问卷调查

此次调查聚焦群众关切的核心问题,内容涵盖矿山认知度、环境影响感知、修复措施评价等多个维度。在瑞塔铺镇和澧源镇,不少村民主动驻足填写问卷。实践团队成员耐心引导老人勾选选项,详细记录当地群众提出的建议。

修复措施与资源利用成为本次调查的讨论热点。当被问及“最关注的修复问题”时,“修复后生态质量”和“施工对居民影响”两大选项获选率最高。村民们既期待看到矿山恢复绿色生机,也担心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噪音影响日常生活。在资源利用方式上,“土地复垦”得到较多支持,有村民建议将复垦后的土地用于发展特色农业,比如种植当地的优质水果、当地特色茶叶等经济作物,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为村民带来新的经济收入来源。

5 团队成员与当地村民交流

实践团队负责人表示,本次问卷调查不仅是收集数据的过程,更是倾听民声的契机。接下来,团队成员将对收回的问卷进行梳理和分析,针对当地村民提出的合理建议,整理形成书面建议,并与当地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交流。

据了解,桑植县作为湘西矿业重点区域,部分历史遗留矿山存在植被退化、地形破碎等问题。此次问卷调查为当地政府掌握群众对矿山生态修复的真实需求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后续修复工程的民主决策奠定基础。随着生态修复工作的深入推进,这些曾经的“生态伤疤”正逐步转化为绿色发展的新载体。


(文/林佳佳 曹子怡,图/刘奕涵,一审/刘娉,二审/陈骞,三审/汪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