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长沙理工大学法学院“涉罪未成年人社会调查与帮教机制”暑期实践团深入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人民检察院、公安局及多个基层派出所,围绕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与帮教机制开展专题调研。通过座谈交流、案例研讨等形式,全面了解当地涉罪未成年人帮教工作的运行机制、创新举措与现实挑战。

上午,实践团首站抵达桑植县人民检察院,受到未检部门热情接待。座谈会上,检察院相关负责人围绕“利剑护蕾”专项行动、“三色葵园”未检品牌等特色机制,系统介绍了近三年来涉罪未成年人案件数量、类型、附条件不起诉适用率、社会调查覆盖率等关键数据,并重点分享了心理干预、家庭教育指导、数字平台帮教等方面的创新做法。实践团成员就社会调查评估标准、高校参与跟踪回访机制等议题与检察官展开深入交流,并初步探讨了“帮教学分制”等合作试点方向。

当日下午,实践团分两组赴基层派出所调研。第一小组前往法制大队,重点了解涉罪未成年人案件办理流程及多部门协作机制。干警详细介绍了案件受理、社会调查等环节职责,演示了“提前介入、快速分流、协同帮教”闭环机制,并就留守儿童案件面临的监护缺失、异地协作等难题展开探讨。第二小组在五里桥派出所调研社会调查协作流程,民警通过案例分享“警校家”三方联动矫治经验,展示多部门信息共享平台。调研发现,尽管基层已形成“一人一档”精细化帮教模式,但在高龄监护人沟通、跨区域资源整合等方面仍存在改进空间。

此次调研不仅为实践团成员提供了将法学理论融入司法实践的宝贵契机,也为高校与基层司法机关在涉罪未成年人帮教领域建立长期协作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持续深化对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的理解,努力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推动制度优化与社会共治的青春力量。
(文/施卓群,图/叶梁洁,一审/刘文莉,二审/陈骞,三审/汪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