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暑期“三下乡”丨桑植一线问效,政策落地“多维把脉”——秸秆综合利用与露天焚烧监管现状调研团(三)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5日 来源: 作者:

7月24日,长沙理工大学法学院“秸秆综合利用与焚烧监管”暑期实践团在指导老师曾宇欣的带领下,继续深入桑植县利福塔镇、凤栖村等地进行座谈和实地调研。

上午,调研团队在利福塔镇参加专题座谈会,与当地政府部门、农业环保机构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内容聚焦新规实施以来的初步成效、基层执行中面临的瓶颈挑战,以及群众对政策的真实反馈,为后续调研奠定了扎实基础。

图 1与利福塔镇镇镇政府干部合影

下午,团队兵分三路,走进田间地头与企业车间。一组前往张家界三木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厂房内机器轰鸣,秸秆原料堆积如山,正被高效转化为清洁能源或高值化材料。团队成员详细了解了企业秸秆规模化收储运体系构建、科研技术发展方向以及市场主体活力等情况。企业负责人坦言:“新规清晰指明了方向,也带来了切实支持,但秸秆收储的季节性与运输半径成本,仍是规模化利用亟需突破的瓶颈。”

图 2与张家界三木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合影

另两组成员同步深入凤栖村与郭家台村。调研组手持问卷,穿行于农家院落与田间地头,与村民、种植大户、肥料售卖小户进行深入访谈。通过调研发现,“禁烧区”“限烧区”划分的知晓度与认可度、秸秆离田还田的实际操作难度、秸秆综合利用的可行性与成本负担以及基层监管巡查都是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一位凤栖村老农指着划分明确的区域图说:“晓得哪里能烧、哪里不能烧了,就是农时紧时,离田找人、找机器还是有点难。”

图 3在凤栖村进行问卷访谈

通过几天的实地调研,团队梳理相关问题和数据,后续,将整理形成调研报告,为秸秆科学治理、精准施策建言献策。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其温度在于回应。唯有在田间地头感知农民的困扰,在机器轰鸣中倾听企业的诉求,方能确保秸秆治理之路,既守住蓝天底线,又铺就惠民通途。

(文/梁静旖 黎嘉琪,图/莫晴晴,一审/曾宇欣,二审/陈骞,三审/汪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