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长沙理工大学法学院赴桑植县调研农村养老保障政策专业实践团队(以下简称实践团)深入澧源镇金山村与瑞塔铺镇潮水河村,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实地调研当地养老保障政策实施情况与村民养老需求。

(实践团成员抵达潮水河村村委会)
在澧源镇金山村,村妇联主席向实践团详细介绍了本村养老保障工作的现状与成效。她表示,金山村高度重视养老工作,符合条件的村民已100%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了政策全覆盖。对于失能、高龄等特殊困难老人,村委会通过定期走访、结对帮扶等方式提供额外照护,确保其基本生活需求。然而,调研中村民普遍反映养老金待遇水平偏低的问题。一位村民直言:“现在每月能领到的养老金仅一百多元,难以满足日常生活开支,希望政府能适当提高标准。”妇联主席也坦言,尽管政策落实到位,但受限于地方财政条件,保障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下午,实践团转赴瑞塔铺镇潮水河村。村党支部书记介绍,该村集体经济以莓茶种植为主,其收入主要用于监测户分红、补贴村级日常开支等,为村民生活提供了一定支持。调研中,村民对养老问题表达了不同看法。部分村民肯定集体经济分红和政策补贴的作用,尤其对困难家庭帮助显著。但也有村民表达了更强烈的自主意识:“养老不能全靠政府,关键还是要靠自己劳动。”他们表示,在依靠政策帮扶的同时,更希望通过自身努力改善生活,期待村集体经济能提供更多增收渠道和发展机会。

此次调研揭示,产业振兴对改善农村养老状况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反映出村民对“造血式”发展的迫切期待。如何平衡好政策保障“输血”与激发村民内生动力“造血”,是完善农村养老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课题。金山村与潮水河村的案例,为探索乡村振兴与养老保障协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地方经验。实践团将持续关注桑植模式,助力养老政策的优化与实践创新。
(文/杨倩,图/杨倩,一审/尹迪,二审/陈骞,三审/汪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