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研究生暑期专业实践丨非遗与法治的 “桑植对话录”:调研札记——非遗传承人权益保障调研团(四)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6日 来源: 作者:

7 月 25 日,长沙理工大学法学院暑期专业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前往桑植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围绕非遗传承人权益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落地实施等核心议题,对中心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深度访谈。桑植县作为多民族聚居地,拥有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区域内非遗文化的重要富集区。此次调研旨在以法治思维破解非遗传承过程中的现实难题,强化对非遗传承人的权益保障,为激活非遗传承活力、推动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实践团成员和桑植县非遗保护中心的两位领导合影)

在访谈中,侯碧云主任(原桑植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详细介绍了桑植县就非遗保护所开展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侯主任指出,桑植县严格遵循国家、省、市、县四级政策框架开展非遗保护工作,每年定期向非遗传承人发放专款,用于改善传承人的基本生活,使其有更多时间投入非遗传承活动。为了挖掘培养更多的非遗传承人,桑植县非遗保护中心还积极引导传承人参与全国非遗展、赴台湾交流演出等活动。这些活动既为非遗传承人搭建展示舞台,更以开阔视野唤醒了他们的传承自觉。侯主任特别提到,此前部分县级传承人在非遗传承工作中或许有些畏难情绪,不善于展示自己的技艺,不过在非遗中心的持续引导与鼓励下,他们不但积极申报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级传承人,还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传承工作中去。此外,非遗中心还定期组织制定针对非遗传承人的年度考核标准,将授徒数量、活动参与度等纳入考核内容,以提高传承人的传承积极性。

(实践团成员和桑植县非遗保护中心原主任侯碧云访谈)

访谈中,实践团成员和相关负责人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具体执行、传承人的年龄结构、传承人财政支持力度等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并就如何通过数智赋能非遗保护、对非遗创新成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及提升非遗传承人对非遗相关法律政策、公众对非遗文化重要性的认知交流了看法。

(吴春芳主任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非遗保护中心)

此次访谈之行,实践团收获颇丰。通过与侯碧云主任、吴春芳主任的深入交流,团队清晰掌握了桑植县非遗保护政策执行、资金保障、传承人管理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对非遗传承面临的老龄化、法律执行力度弱等现实挑战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此次访谈不仅让团队对非遗法律保护的复杂性和长期性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也为后续完善法治建议、推动非遗保护工作明确了方向。这些收获不仅是团队开展后续研究的宝贵财富,更坚定了大家以法治力量守护非遗薪火、传承红色基因的决心。



文/ 陈宇鹏 刘晓玲

图/刘晓玲 李昂

一审/盛喜

二审/陈骞

 三审/汪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