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足迹丈量法治路,青春绘就乡村图|暑期实践收官!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7日 来源: 作者:

7月的骄阳似火,却不及法学学子服务基层的热情。7月25日,在长沙理工大学法学院2025年研究生暑期专业实践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总结汇报会上,7支实践团队用扎实的调研数据和动人的实践故事,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青春答卷”。法学院院长张敏纯、党委副书记汪伦、副院长申纯和指导教师盛喜、晏子昂、刘娉、曾宇欣出席。

首先,七支实践团队通过生动的视频、详实的数据、鲜活的案例全面汇报实践成果。从田间地头的秸秆治理到村寨巷陌的普法宣传,从非遗保护到矿山修复,法科学子们用专业诠释担当,以脚步丈量法治中国的基层图景。养老调研组聚焦农村赡养难题,秸秆调研组探索生态治理新路径,未检调研组创新青少年普法形式,普法宣传组深入村寨送法上门,非遗传承组助力传统文化保护,矿山修复组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芙蓉学子组聚焦讲好红色故事,各团队均以专业视角展现了法学实践的深度与温度。既彰显了法学研究的现实关怀,又展现了服务社会的青春担当。

其次,汪伦用“四个关键词、两点不足、三点启示”对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准备充分、青春洋溢、专业扎实、成效显著”——这是各团队展现的鲜明特质。但同时,他也指出实践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指明未来的改进方向。

最后,张敏纯寄语长理法学院学子永葆法律人的乡土情怀。她表示,七支团队虽然主题各异,但都用脚步丈量出一个共同的答案——法治中国的根基在基层。她以三个“永远”勉励学子:永远铭记法律初心,永远俯身倾听民声,永远怀抱法治热忱。

写“三下乡”不能只写“三下乡”,要写每日问卷里攒下的温情,要写新闻稿里藏着的烟火气,要写丈量过街巷村镇的每一步。连续4年的暑期,法学院学子用专业诠释担当,以实践注解理想。行囊里装满的不仅是桑植的故事,更是让青春扎根大地的感悟。乡村振兴的法治征程未有穷期,长理法律人的故事,仍在续写......  

文/尹红佳 图/叶梁洁 一审/曾宇欣 二审/陈骞 三审/汪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