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0日,电气学院赴国网沅江市供电公司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益阳南县厂窖惨案遇难同胞纪念馆,通过实地参观和深入学习,将那段沉痛的历史记忆转化为奋进的力量,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点燃青春火把。
无声的数字,纪念碑下的沉思
纪念馆外,"厂窖惨案遇难同胞纪念碑"巍峨矗立,碑高19.43米、座高5.9米,无声地诉说着1943年5月9日那场苦难的开端。队员们静静围站在碑旁,聆听讲解员讲述那段血与火的历史。步入纪念馆,灰白的墙体、锈迹斑斑的东洋刀、凝固着弹孔的旧物、泛黄的难民书信,瞬间将时光拉回那个黑暗的春天。
物证无言,最沉重的“教科书”
展柜中,一把染血的刺刀泛着冷光,历史的残酷透过实物直抵人心。"千人坑"遗址的照片记录着日军在永固垸屠杀后,幸存者掩埋1000多名同胞的现场;残缺的报纸上,"血水库"黑洲子3000难民遭轰炸扫射的惨案细节清晰可见。队员们屏气凝神,在"绝户堤"的复原场景前驻足——史料记载,肖家村27户129人被全部杀害,这段堤岸从此刻满伤痕,难以抚平。
铭记与前行,青春的答卷
参观结束后,队员们以一场红色故事分享会续接精神魂魄。夜幕下,他们讲述着从历史中汲取的力量,誓言以青春之我续写红色华章。"那些史料里的数字、照片里的伤痕,从来都不是过去式。"队员姚萌表示,"我们要带着这份浸满血泪的记忆,珍视和平,将对历史的敬畏化作前行的动力。"
潮头回望,厂窖的红色精神已熔入长理学子的血脉;火淬青春,实践的微光正点亮未来的征途。队员们表示,将以此次参观为起点,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让和平的曙光因新一代的担当愈发明亮。
(文/龚昱榕 图/赖乾玥 一审/黄剑锋 二审/周巍 三审/丁丹
报送团队:电气学院赴国网沅江市供电公司实践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