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新化县油溪桥村在十年间从省级贫困村发展为全国文明村、全国十大乡村振兴示范村。油溪桥村化茧成蝶的经历能否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呢?带着这样的疑问,长沙理工大学经管学院曹冰玉教授、谢新梅博士带领学生三下乡调研团队来到村里开展为期半个月的规划调研活动。
作为入围共青团中央 “2019 年村庄规划编制志愿服务活动”专项计划的队伍,团队一行受到了村支书彭育晚先生的亲切接见。彭育晚向调研团成员详细介绍了油溪桥村的产业规划情况和村规民约的规章制度。大学生实习村官李伟说到:“油溪桥村正是在村庄规划尤其是在产业规划和村规民约方面下了大功夫,这才在短短几年内打造出了一个全国文明村。”
7月12日,调研团成员大学生实习村官李伟的带领下参观了村民自行义务出工建设的游步道。据介绍:本来这项工程投资概算在160万元左右,而县里的项目资金只有30万元。面对巨大的资金缺口,村民们没有退缩。油溪桥村通过号召村民义务出工的方式,建起了长达22公里的游步道。现在这条游步道已经变成了油溪桥村的致富路。
7月13日到15日,油溪桥村调研团开始发放调研问卷。通过挨家挨户走访的形式走进村民家中进行入户调研,遇到不识字的村民,便进行口头讲解。通过调查问卷,能够更加清楚的了解村庄规划给村民带来了哪些切身利益。
在整个实地考察过程中,团队成员切身的感受到了油溪桥村的新变化、新发展。11年前“有女莫嫁油溪桥,一年四季为呷愁”这句顺口溜是油溪桥村的真实写照,而如今,油溪桥村的变化可谓“敢教日月换新天”,2007年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800元,而现在人均年收入高达19544元;10年前油溪桥村几乎没有产业支撑,而现在经果林种植面积2800亩,年游客量达5万人次,实现了农林牧有机结合,做到了四季有花看,四季有果摘。
调研结束后,团队成员经过分析与讨论普遍认为:实现乡村振兴,想着“等、靠、要”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依托政策,广泛动员村民,让每个人都做先行者、实干者、建设者,乡村才会有新发展。曹冰玉教授和谢新梅博士向村支书彭育晚介绍到,油溪桥村调研团队正计划打造可推广、可复制的乡村发展新模式,分享乡村建设经验让更多中国乡村富起来,美起来。
此次调研活动,油溪桥村调研团队不仅收获了一份经历,更收获了一份温暖,一份感动,置身美丽乡村之中,感受到的不止当下村民的幸福,更有未来中国乡村发展的新希望。
(文/周雨棋 图/李文 审/涂道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