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湖南省第十八届研究生创新论坛“水利、海洋与环境发展”分论坛在我校成功举办

2025-11-03

11月1日-2日,湖南省第十八届研究生创新论坛“水利、海洋与环境发展”分论坛暨长沙理工大学第二十一届研究生博力学术论坛在我校云塘校区举行。本次论坛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湖南省教育厅主办,我校承办,湖南省航海学会、湖南省水利学会协办。

学校研究生院副院长李毅致论坛开幕词。他指出本次论坛聚焦“水利、海洋与环境发展”主题,是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平台;希望与会学子能通过深入交流拓宽学术视野,锤炼科研作风,为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

湖南省水利厅原党组成员、副厅长、二级教授陈绍金,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李晓静,湖南省青年芙蓉学者、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教授刘磊,湖南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长沙理工大学水利与海洋工程学院教授孙士权等先后作专家特邀报告。

在专家报告环节,四位学者分别围绕不同领域分享了创新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科技创新在服务国家战略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陈绍金教授聚焦美丽乡村建设,系统介绍了水系自然化治理技术,通过生态修复手段实现“水清岸绿”的乡村景观重塑;李晓静教授团队在隧洞工程安全领域取得重要突破,通过改进数值模拟计算模型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工程设计与风险防控提供了可靠支撑;刘磊教授团队致力于提升海洋卫星数据的应用效能,通过创新算法显著提高了海洋环境监测的精度与时效性;孙士权教授则创新提出了"以废治沙"新路径,将固废资源化与沙漠治理有机结合,在生态修复领域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这些成果不仅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进展,更是科技赋能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

“如何调动基层参与水系治理维护?”“怎么解决海洋观测中的尺度分离难题?”,在论坛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专家们给予了细致耐心的解答,现场气氛热烈,展现了浓厚的学术思辨氛围。

“我的研究就像给海洋做‘体检’,通过雷达观测分析连云港海域水流变化规律”,来自中山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杨诺诚这样描述他的海流研究;国防科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张小双表示,他致力于研发水下无人平台的“火眼金睛”,通过多源信息融合提升探测精度;湖南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毕鹏则把他的污水处理研究比作“培养特殊微生物清洁工”,为高效去除水中污染物提供技术路径。在本次论坛设置的水利、海洋、环境发展三个前沿论坛和墙报展示交流等环节,来自多所高校的近40名研究生围绕水利、海洋与环境发展前沿等主题在论坛分会场作学术汇报和交流。

本次论坛还组织与会师生参观了洞庭湖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来自水利学硕2401班的杜永诚表示:“创新论坛的成功举办,让人深切感受到科技创新正为水利事业与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强劲动力,我们更应勇担使命,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以创新成果服务发展需求”。

据悉,本次论坛共收到69余篇参会论文,评选出优秀论文一等奖6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7篇,吸引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山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省内外20余所高校的600余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与。论坛通过促进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为水利、海洋与环境领域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有效推动科技创新、服务绿色发展,为助力实现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文/李永睿 刘培然 文嘉豪 图/杨乐 一审/李永睿 二审/杜丘 三审/银波)


上一条:天津港航工程有限公司来我校开展调研交流
下一条:山东建筑大学李晓静教授为我院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