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学院简介

 

 

 

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是长沙理工大学办学历史最久的学院之一,其办学始于1956年交通部长沙航务工程学校港航专业和电力工业部长沙水力发电学校水电专业。20034月,经教育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原国家交通部所属的长沙交通学院和原国家电力公司所属的长沙电力学院合并组建成长沙理工大学,随即成立水利(河海)工程学院。2021910日,水利(河海)工程学院调整组建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
 


  一、领导关怀

  杜家毫、谢建辉、吴桂英、朱忠明、张剑飞等领导,以及教育厅、科技厅、水利厅、交通厅、自然资源厅、团省委等共计30余位省、厅领导先后视察学院。2018年时任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视察时叮嘱学校要充分发挥水利学科优势,抢抓机遇,更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二、学 科

在湖南、江西、广东和广西等华南地区,我校水利工程专业设置最全,涵盖水运、水利、水文、水务、水环境、水信息,拥有湖南省唯一的水利工程一级博士点、湖南省唯一的土木水利专业博士点、湖南省唯一的水利工程博士后工作站、市政工程二级博士点。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水利工程学科获评B-,位列全国第15名,入选2018年湖南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项目国内一流培育学科,其所属的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并领衔全校环境/生态学”ESI学科建设。2019年与美国夏威夷大学开始3+2本硕联合培养,2022与英国卡迪夫大学开始智慧水利国际创新人才博士联合培养,已形成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贯通式和国内+国际双轮驱动的人才培养体系。

三、专 业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1956年开始办学,先后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湖南省唯一设置该专业的高等院校。已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我国第二个通过认证的港航专业,2020年艾瑞深校友会排名位列水利类一流专业全国第32021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全国第72022年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位列水利类一流专业排名并列全国第4,2022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全国第6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1956年开始办学,先后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首批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湖南省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已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21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全国第142022年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位列水利类一流专业排名全国第18,2022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全国第13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1956年开始办学,入选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湖南省唯一设置该专业的高等院校,2021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全国第18,2022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全国第17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1999年开设,先后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和2022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均为全国第23

环境工程专业:2001年开设,长沙理工大学重点建设专业,2021和2022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均评为B级。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起源于学校1979年开始本科办学的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机械专业,港航专业设有海洋工程方向,船舶机械与学校其它机械类专业融合,2017年新开设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是湖南省唯一设置该专业的高等院校。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结合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面向智慧水利、智慧城市全面布局新工科领域,2021年开设的新专业,2022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评为B级。

四、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129人,另有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外籍教授6人。专职教师中教授10人,副教授36人,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81人,43%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70人;全国优秀教师2名,国家级人才计划青年学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交通部“交通青年科技英才”3人,交通部“吴福-振华”优秀教师1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二、三层次人选各2人,湖南省省级人才计划3人,湖南省“芙蓉学者计划”2人,湖南省“湖湘青年英才计划”2人,湖南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名,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2人,湖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湖南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1人入选湖南省科技人才托举工程,湖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1个,湖南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

五、教学科研平台

学院拥有中南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水利、水运、水环境实验中心,建设有17个教学科研平台。

  • 疏浚技术国家工程中心长沙理工大学分中心

  • 长沙理工大学广东金东海集团国家级工程教育中心

  •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 水利部湖南水利职业培训中心

  • 水沙科学与水灾害防治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 洞庭湖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 湖南省环境保护河湖疏浚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

  • 智慧绿色水运水利教学科研中国航海学会航海科普教育基地

  • 湖南省水利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水利工程湖南省实践教学示范中心

  • 水利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湖南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 水安全战略湖南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 水运工程湖南省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

  • 湘潭水文站湖南省优秀实习基地

  • 湖南湘江航运建设开发公司湖南省优秀实习基地

  • 五陵电力有限公司湖南省优秀实习基地

  • 长沙理工大学无人机研发应用中心


  

  


     六、人才培养

1956年开始办学,1979年开始培养本科生,1993年开始招收硕士生,2006年开始招收博士生,培养的学生在港珠澳大桥三峡工程大小洋山深水港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杭州湾大桥白鹤滩水电站锦屏水电站雄安新区建设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等众多国家重点工程中表现出色,同时也是斯里兰卡港口城建设俄罗斯圣彼得堡布朗克港疏浚蒙内铁路等多项海外项目的主要技术骨干,成为了交通强国一带一路海洋强国美丽中国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开拓者和践行者。

办学六十多年来,学院培养了一大批水利系统业务精英、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大型国企央企管理骨干和众多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涌现出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各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杰出校友。


 

七、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

立足湖南、面向行业、服务全国为导向,以水利、水运、海岸海洋工程建设、水安全战略、水环境综合治理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需求为牵引,聚焦国际学科前沿,重点开展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近五年,承担各类科研课题37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进校经费80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本,获发明专利50余项,研究成果被应用于湘江长沙、汉江雅口等10多座航电枢纽,向家坝水利枢纽、托口水电站等10多处水利水电工程,长江、珠江干支流等10多条河流的航道整治,产生3亿多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八、国际交流与合作

近年来,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先后与美国夏威夷大学签署了3+2本硕联合培养协议、与英国卡迪夫大学签署了博士联合培养协议,每年定期派学生前往国宾夕法尼亚洲东斯特劳兹堡大学、马来西亚沙巴大学进行短期访学,2021年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开始与英国卡迪夫大学联合进行智慧水利博士联合培养。先后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美国宾州州立大学、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等多所大学展开了科研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常年聘请外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并派教师和学生赴国外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和交流生项目,一带一路倡议下地方高校工程型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形成。


 

九、文化传承与创新

六十多年的办学历史,学院凝练出共治江河湖海,同建绿水青山学院文化,形成了源洁则流清、行端则影直精神品质,大禹的精神干事业,用水滴的精神做学问,用海河的精神处世事的学院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水利学子。


 

 

(更新时间2022年04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