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06
1.河流海岸泥沙运动机理
研究背景及研究内容:以波浪、潮流、风暴潮等海岸动力要素为研究对象,以理论研究和模型试验为手段,分析各动力要素的时空演变规律及耦合过程,研究泥沙在多种动力要素共同作用下的冲刷、搬运和沉积的规律,侧重研究海岸及近海工程中的水流泥沙运动基本理论,探讨水动力特性和泥沙输送、床面形态发展的内在联系。
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课题3项,科研经费总计171万元,主要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202003):破碎带波浪运动及悬移质泥沙运动的模拟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479015):随机波底层流动特性及其床面形态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909009):破碎波作用下沙质海床动力响应及其对泥沙运动的影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979008):冲泻区水动力特性及其泥沙运动机理研究
教育部人才基金(NCET-05-0710)波流共同作用下床面形态及泥沙输运模式研究
博士点基金项目(20094316119992):基于固液两相流的冲泻区水流泥沙数学模型研究
2.河湖航道开发、治理技术
研究背景及研究内容:低水头水利枢纽的水力特性与下游水位相关性较大,为解决工程施工期、运行期的泄水闸过流、过沙能力、消能效果、下游河床冲淤影响等问题,及流态与流速分布,避免水流对水工建筑物和下游河床产生不利影响,对枢纽的规划布置、行洪能力、水流条件、库区及河道冲淤变化等方面开展研究,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运作,取得了一批国内先进成果。
承担过的科研项目主要有:湖南湘江大源渡航运枢纽、株洲航运枢纽、广西西江航运枢纽、广东连江航运枢纽、松花江大顶子山航运枢纽、长沙综合枢纽等物理模型试验和相关理论研究;长沙综合枢纽工可阶段蔡家洲坝址方案数学模型研究;崔家营航电枢纽船闸口门区水流条件及其对通航影响研究。
研究背景及研究内容:天然地基往往不能满足上部结构承载要求,需要进行处理。由于上部结构形式多样,土-结构的相互作用机理复杂,开展相关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提出合理的处理措施,对上部结构优化。
主持的科研项目主要有株洲航运枢纽、深水港码头桩基研究等。
3.港航工程及工程泥沙问题
研究背景及研究内容:基于物模试验和理论研究,在桥渡河段的航道整治技术、湖区跌坎险滩的整治技术、限制性连续弯曲河流通航条件及整治方法获得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积累了丰富的河湖治理成功经验,部分成果编为交通部规范。
承担的主要项目:
连续弯道河段通航条件及整治措施研究(2007-2010)
湖南省海事局项目:濠河口至芦林潭段航道整治通航条件研究(2009-2012)
沅水桃源枢纽通航论证船试验研究
交通部课题:桥区航道整治技术研究(2003-2005)
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课题:洞庭湖常鲇航运建设关键技术研究(2005-2007)
4.临、跨河建筑物对通航条件的影响
研究背景与内容:临、跨河建筑物在河流局部形成水面坡降并改变河流的流场流态,对船舶的航行、停泊﹑靠离作业等产生影响,研究水流泥沙数值模型,模拟建筑物附近水域流动特性,评价临、跨河建筑物对通航条件的影响,为工程设计和运营提供依据。
近年承担科研项目10项,科研经费153万元,主要有:南海市第二水厂扩建工程对通航影响数学模型研究;广州市西村水厂扩建工程对通航影响数学模型研究;珠海市乾务水厂扩建工程对通航影响数学模型研究;西江特大桥项目对通航影响数学模型研究;湛江市南三大桥项目对通航影响数学模型研究;广州打捞局新会基地项目对通航条件影响的数学模型研究;桃花江核电项目取排水工程对通航影响的数学模型研究。
5.波浪的动力过程及与建筑物相互作用
研究的背景和研究内容:波浪会引起海岸工程结构物附近海床的局部冲刷,污染物、泥沙在结构物前的漩涡区内滞留、沉积,以及结构物共振等问题。通过数值模拟和物理模型实验,分析和研究波浪对建筑物的作用,污染物和泥沙在波浪作用下的扩散过程,及船舶等浮体结构在波浪中的运动过程,为实际工程提供依据。
附件: |
上一条:水利水电工程系科研简介
下一条:水利学院科研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