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7
开学伊始,水利学院收到了来自青岛市即墨区龙山街道南葛后街党支部委员会的感谢信与锦旗。信中字字恳切,字里行间满是对长沙理工大学水利与海洋工程学院的感谢和对船海2401班王昱辰的赞誉。这份跨越千里的肯定不仅是对一名学子暑期公益行动的高度认可,更映照出长理学子敢于担当、服务社会的青春底色。
今年暑假,当大多数同学开启休憩时光时,王昱辰回到家乡,主动投身青岛市即墨区龙山街道南葛后街党支部组织的暑期公益托管班,开启了为期23天的志愿服务。在这段时间里,他成为了37名不同学龄段乡村儿童的“小老师”,用耐心与创意,为孩子们编织了一段充实又有趣的暑期记忆。
为了满足乡村儿童的年龄差异与学习需求,王昱辰精心设计了分层教学内容。面对低年级学生,他避开枯燥的知识灌输,开设趣味识字、口算游戏等课程;在趣味识字课上,他手持印有汉字与对应图画的字卡,当举起“飞”字卡时,孩子们一眼发现“像一只小鸟”;讲解“雨”字时,他引导大家联想水滴形态,孩子们还自发模仿“淅沥淅沥”的雨声,在互动中轻松掌握汉字。而对于高年级学生,他则聚焦学业难点,提供针对性的作业辅导与解题思路讲解,帮助孩子们攻克学习难关。
“老师,这个是做什么用的呀?”当各式各样的木制榼子模具摆上展柜,孩子们的目光瞬间被吸引,面对孩子们的好奇,王昱辰拿起鱼形模具耐心讲解:“这是咱们传统的榼子,以前家家户户都用它在面点上压出好看的图案!”除了基础课程,王昱辰还为孩子们带来了丰富的课外体验,其中非遗体验环节更是成为暑期课堂的“亮点”在动手环节,孩子们轮流触摸榼子上的花纹,兴奋地分享自己手中模具的造型——“我这只是小鸡!”随后,大家跟着王昱辰学习揉面团、撒面粉,小心翼翼地将面团压进榼子,当印有鱼、莲花等图案的面点成功脱模时,教室里满是“我印出来啦”的欢呼。一位小女孩捧着自己的作品骄傲地说:“我回家也要教妈妈做!”,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扎根。
23天的志愿服务,王昱辰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意识深深打动了当地党支部与村民。一位家长坦言:“暑假的公益课堂既帮我们解决了孩子假期无人辅导的问题,也消除了安全隐患,真正做到了让家人放心、让孩子开心。”而这份认可,也让王昱辰倍感振奋,他说:“家长‘放心又开心’的简单话语,比任何夸赞都有力量,让我深知所有付出都是有意义的。这段志愿服务让我懂得,青年的奉献应当在为家乡孩子带去知识与欢乐的日常里、在为家乡添砖加瓦的行动中;这份收获也让我更加笃定,未来要带着这份初心,用所学为社会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从校园到乡村,从课堂到田间,王昱辰的故事是水利学子开展志愿服务、践行责任担当的缩影,也是水利学院积极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引导青年学子践行新时代使命担当的生动注脚,学院始终致力于将育人工作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引导学生走出校园、服务社会,在实践中锤炼品格、增长才干,努力成长为“底色亮、能力强、善创新、敢担当”的长理特质人才。
(文 图/李永睿 习梦恬 王昱辰 一审/李永睿 二审/綦丽 三审/银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