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日,文新学院“文梭新韵”实践团对梭子丘村著名景点将军洞展开实地探访,这座有着亿万年历史的溶洞不仅承载着贺龙将军的红色记忆,更有着独特的地质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经梭子丘村旅游接待处主任陈克东介绍,实践团成员们充分了解了将军洞的历史。将军洞原名姜洞,因洞口丛生野姜且洞道分布形如生姜,故得此名。这一称谓既是对自然景观的生动写照,也暗含了梭子丘“地心福地”“洞天福地”的古老寓意。1928年,贺龙元帅率红军转战湘鄂西时,姜洞因其隐蔽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洞穴结构,被选作革命根据地的秘密据点,红军曾在此成功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为纪念这段历史,姜洞逐渐演化为“将军洞”。
带着对红色历史的敬仰和对自然景观的好奇,实践团成员们走进将军洞。一踏入洞内,幽暗的环境和形态各异的钟乳石便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这里的钟乳石实在是太壮观了!”实践团成员刘镔方惊叹道。溶洞很深,成员们沿着蜿蜒的洞道缓缓前行,仔细地观察着洞内的景观,洞内的石笋、石幔、石花等钟乳石形态各异,有的如尖刀直立,有的如帷幕轻垂。在探索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利用手中的工具对洞穴进行了初步测量,对洞穴的规模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主洞长达2.3公里,洞厅最高处达28米,这样的空间尺度让人感受到洞穴的恢弘与壮阔。
除了对洞穴本身的探索,实践团成员们还关注着洞内的生态环境。清澈的洞内暗河在洞底缓缓流淌,为幽静的洞穴增添了几分生机。暗河的存在也说明了将军洞独特的地质构造和水文条件。在与村民们的深入交流中,实践团成员们了解了将军洞的各种传说和故事,实践团成员杨树涛问道:“大爷,您觉得将军洞未来应该怎么开发呢?”刘大爷笑着说:“我觉得可以修条路,方便大家来玩,还可以建些设施,让游客们能更好地体验将军洞的魅力。”通过交流,实践团成员们对将军洞的文化价值和旅游潜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如何助力将军洞的保护和开发有了进一步设想。
此次将军洞之行,实践团的成员们收获颇丰:不仅感受到了红色历史的厚重,更领略到了自然奇观的魅力。“文梭新韵”实践团认为,红色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自然资源交织的将军洞极具开发潜力,可打造一条特色的文旅线路,成为梭子丘村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文/战彦回、刘慧颖 图/罗令驰 一审/周云鹏 二审/刘莎 三审/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