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7日,建筑学院文脉承行者实践团奔赴湖南省浏阳市,开展以“遇‘文庙’——文脉传承者之湖湘文庙系列”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围绕浏阳文庙的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化传承及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展开系列实践,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学子在文化传承中的责任与担当。
浏阳文庙作为湖南省重要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儒家文化、建筑艺术与革命历史价值,其独特的藻井结构、祭孔音乐和彩绘工艺更是湖湘文化的瑰宝。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文庙面临着保护不足、公众认知度低、年游客量不足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实践团结合专业所长,旨在通过实地调研、数字化技术应用、文创设计等方式,为文庙的保护与活化贡献青春力量。
活动期间,实践团成员首先深入体验文庙文化,详细学习了祭孔仪式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具体步骤,深刻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随后,团队开展实地调研,利用专业测量设备结合手工测量的方式,对大成殿、棂星门等核心建筑进行测绘,为后续工作奠定数据基础。
据悉,实践团还将在后期完成多项重要成果。包括绘制CAD平立剖面图,利用BIM技术建立文庙建筑信息数据库,为文庙构建精准的“数字档案”;整理调研报告、摄影作品,完成视频剪辑和推文撰写,通过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广泛传播;结合浏阳文庙的建筑图案、儒家经典语句等文化元素,设计藻井明信片、钥匙链等特色文创产品,助力“文庙经济”发展。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为青年学子提供了锻炼专业技能的平台,更通过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数字化保护等举措,为浏阳文庙的文化传承与文旅融合注入了新活力。团队表示,将持续关注文庙的保护与发展,让古建筑在新时代“活”起来,为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动能释放贡献更多青年智慧。
(文/邓揭阳 图/黄博敏 余佳琪 陈慧茹 一审/王栩婕 二审/肖义慧 三审/熊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