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主办
  • 书记信箱:cslgsjxx@csust.edu.cn
  • 校长信箱:cslgxzxx@csust.edu.cn

清华大学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4】

2017年06月02日 16:42 来源:

第八章 国际合作

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抓住中国加速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通过创新合作模式、拓宽合作渠道、加强资源统筹,大力推进全方位、多样化的国际合作,建立高质量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提升高层次国际师资延揽能力,打造高水平的全球学术与科技合作平台,有力支撑人才培养质量和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提升我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第二十六节 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围绕国家人才战略,加快推进学生海外培养步伐,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

1实施学生海外培养拓展计划改进和完善学生派出和交流管理机制,加大资源投入和整合力度,积极扩大学生国际化培养规模,稳步提升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质量。通过积极创新与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合作的学生海外培养模式,拓宽国际化培养渠道,着力建设好若干持续稳定的海外培养基地。发挥国际合作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建立一批与国外著名大学联合培养及共同授予学位的合作项目。积极探索暑期学校、暑期课程等形式多样的国际化培养新模式,为学生拓展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等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渠道。

2.实施“留学清华计划”。以教育部“留学中国计划”、北京市“留学北京行动”为依托,不断改革和完善留学生招生机制,扩大留学生来源的广泛性与多样性,稳步提升留学生生源质量。在提高现有留学生项目质量的基础上,适当扩大规模并新建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留学项目。加强留学生德育,增进留学生对中国的友好感情,弘扬清华精神和优良学风。促进中外学生沟通交流,完善留学生管理与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留学生工作的水平。

专栏5 “十二五”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目标

“十二五”末

在读期间具有海外学习交流经历的本科生

大约40%

在读期间具有海外学习交流经历的博士生

超过80%

攻读学位的海外留学生占全校在读学生总数的比例

不低于10%

“十二五”期间

新建联合培养双联学位项目

6个左右

新建全英文学位项目

5个左右

第二十七节 全面提升国际化办学能力

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完善国际合作交流布局,积极推进国际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体系、国际化服务体系和国际影响力建设

专栏6 “十二五”国际合作区域布局目标

(一)国际合作伙伴

1.海外综合办公室

1~2个

2.重点伙伴院校合作校园(基于虚拟环境)

35

3.学生海外培养基地

5~10个

(二)每年举行海外交流宣传活动

1.清华名师海外讲堂

2~4

2.清华大学专项展

3~5次

1.国际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体系建设。积极推动师生以多种形式参与国际主流事务,参与国际组织政策、规则、标准等的研究与制定,深入开展富有影响的海外重点活动。推动“清华论坛”、“海外名师讲堂”等重要学术交流平台建设。推动国际联合机构建设,通过学生联合培养、学者联合研发,联合论坛、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建立长期稳定合作机制,产生可持续、有规模、有影响的合作成果。鼓励和支持教师在国际学术热点以及人类面对的重大问题上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启动实施若干项由我校教师参与和承担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

2.国际化服务和保障体系建设。推进教育教学、课程管理的双语机制,逐步提高教育教学的国际化服务能力。建设开放包容的校园文化,改进和完善留学生管理与服务体系,努力营造留学生与本土学生和谐相处、充分交流、共同发展的校园氛围。构建国际化的行政基础设施,为国际化活动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保障。加强职员培训,提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努力提升国际化教育服务水平。

3.国际影响力建设。建立海外综合办公室,统筹学校海外资源,提升我校国际化办学水平,扩大我校国际影响力。加强对外宣传,积极参与、主导国际教育发展。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信息系统建设,定期发布我校教育教学和学术信息,完善和优化学校及院系英文网页。

第九章 支撑保障

以满足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发展需要为核心,创新体制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支撑能力,提高服务质量,构建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相适应的支撑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师生满意、学校满意、员工满意的工作目标。

第二十八节 加强校园规划与项目建设

制定实施“十二五”校园规划,进一步优化校园功能布局和空间布局,提高土地资源和建筑利用效率。

统筹建设项目,强化建设管理,大力推进机械大楼等教学科研建筑、昌平南口科研用地、学清苑和八家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完善,进一步提高校园保障能力。

完善资源配置机制,改革公用房使用管理办法,提高房屋资源利用效益。完善校内教职工周转房政策,提高周转使用效率,提升服务水平。

第二十九节 加强信息资源建设

1.加强图书建设。稳步增加图书文献资源数量,保持电子资源总量在全国高校的领先水平。合理调整馆舍布局,加强图书馆各项设施的更新与建设,统筹全校图书馆资源,提高使用效率和服务质量。扩大和改善学生阅读和学习活动空间,力争全校图书馆馆舍总面积超过7万平方米,阅览座位总数超过4000席。

2.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步伐,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综合统一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有线和无线校园网络的全面覆盖和升级换代,提供IPv6下一代互联网服务,扩容校园网出口带宽。建成全校统一的数据中心,完善学校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多媒体教学资源库与机构知识库,完善教室和会议场所的多媒体视听功能,构建支持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完善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宣传网络平台建设。

第三十节 加强财务和资产管理

妥善处理事业发展与财力供给之间的关系,改善财政结构,为学校的运行和发展提供安全有力的财政保障。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调整财务分配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强化财务安全体系,促进经济活动规范化,提高会计服务质量。

发挥学校基金会、校友会等各方积极作用,争取海内外各界人士、校友和机构的支持,提高筹款能力。加强基金管理,提高安全性和收益率。

完善学校资产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合理的资源有偿使用和补偿机制。加强全校资产统筹,减少设备重复购置。推进经营性资产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校企等产业机构对学校的贡献与服务能力。

第三十一节 加强实验室建设

坚持分类、分层次建设的思路,加强校级科研平台建设,形成学科覆盖全面、技术水平领先的科研公共支撑环境,不断优化管理机制,提高资源共享水平和设备利用效率。改善教学实验室的环境与装备条件,在已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上,继续建设若干个国内一流的实验教学中心。完善管理制度,提升实验室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

第三十二节 推进绿色大学建设

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环境保护意识落实到学校各项工作当中,完善绿色大学建设运行机制。

开展绿色教育,完善绿色教育课程体系,支持学生绿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

发展绿色科技,鼓励开展与环境、节能、气候变化等相关研究工作,加快绿色科研成果研发,推进环保产业和低碳经济发展。

建设绿色校园,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文明校园建设为目标,完成煤改气工程和校河改造等工程;优化园林配置,建设校园景观精品,积极探索校园水系合理布局的可行性方案。

第三十三节 完善后勤服务体系

完善后勤管理运行机制,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提高资源使用效益,持续提升满足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的后勤服务保障水平。

全面梳理后勤服务保障业务,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发展与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和校园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项目。进一步改善师生员工的就餐条件,建立绿色食品采购基地,完善学生营养膳食平台。加快教学楼和学生宿舍的建设和改造,提升物业配套服务工作满意度。扩展接待服务资源,提高运行使用效率。更新添置医疗检查设备,提高医疗保健服务质量。推进商贸服务改革。


文档附件:

上一条:同济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6】 下一条:同济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