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青年说
阅读:69140
2021-01-16 22:01:11
这两天,一则23岁杭州美女15天暴肥10斤,为向陌生人捐干细胞的新闻刷屏了微博。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湘评频道编辑联系上了这名女孩,把她捐干细胞前一天写的一段感想,摘取编发。记录这个时代,一个向上的青年。
余悦琴
2020年10月,在一个忙得焦头烂额的工作日下午,我第一次接到配型成功的信息。大学四年我在长沙度过,那时候献血了就做了信息入库。
长沙红十字会打来电话时,我没有放在心上,草草回答了两句就说“以后再联系吧。”十一月的时候又接到询问意向的电话和浙江红十字会打过来的电话,这时候,我开始认真去思考这个问题。
在和家人科普商量之后,让他们确信这是一个十分安全并且对自身没有伤害的事情,妈妈特别可爱,她原来一直觉得我会吃不消,觉得我拔个牙都要了半条命了,有一天晚上我们俩一起泡脚,再说起这个事情的时候,她说:“这是不是就像两块地上的韭菜,她那边有问题了,你需要拨给别人一点,然后你们俩都慢慢长出来。”我被她可爱到了,但也说明她真的在认可这件事了。和同事领导们说起时,他们也对此表示支持,“这体现的是当下年轻人的社会责任。”一位领导的一句话更是给我莫大的勇气和力量。
2020年的确是个很神奇的一年,或多或少的影响了每个人的生活和心态。在疫情之前,常常在我脑海中不自觉浮现的话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写道“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但是今年以来,常常跳进我心里的话是“没有什么比一个人健康活着更重要”。所以对我来说只是短暂的一些付出,如果可以让一个人健康活着,让一个家庭回归安宁,让他们继续做父母的儿女、孩子的妈妈、朋友的朋友、工作的搭档,我愿意去做这样的尝试。
这次造血干细胞的捐献,从前期的电话沟通,采血体检,高分辨检验,专家门诊,到现在的打动员剂包括采集,从来都不是我个人和患者的事情,有医生护士团队,红十字会协会,背后更是整个中华血库的所有志愿者,所以我们从来都不孤单,也不是一个人在牺牲,或许很多人觉得是我很勇敢去做这件事情,在我理解中,是一个团体的努力和救助,而对我来说只是刚好在茫茫人海中和一个人配型成功,这是我们之间的奇妙缘分,在一个团队中我做好自己的一环,不给大家掉链子。
这段时间以来,收到很多人的夸奖,说我善良勇敢,但其实是我得到了更多人给予的善意。我在第一天注射动员剂的时候,就见到了张弛,他比我早一天开始注射动员剂。他是中医院的护士,更有经验也懂得比较多,所以他常和我说有什么问题就告诉他,他也和我分享了许多自己的体验,让我少了很多担忧;朋友圈中看到我最爱去的老家小吃店店主汪叔,发出了他志愿捐献人体器官的卡片;就在今天(1月11日,采集的前一天)我还收到一份花,卡片写着“冬日暖阳,qin空万里”,但是没有署名,我发了朋友圈也没有找到是谁,我姑且把它当作陌生人的善意了。有人说:“人类没有那么孤独的痛苦,所有你在人生黑暗的时刻、最痛苦的瞬间,感受到一切的压力,一定会有远超过你想象的人,跟你感受过同样的疼痛。”我想说,痛苦如是,勇敢、善良和爱更加。
(作者系长沙理工大学新闻系2016级学生,现就职于浙江省人民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