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旧_教授风采

郑劭荣教授

发布日期:2018年09月10日 来源: 作者:

 

一、个人简介

郑劭荣,1971年出生,博士,教授,硕士导师

二、教育背景

1992年9月——1995年6月 邵阳师专中文系(专科)

1992年9月——1996年6月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自考本科)

1999年9月——2002年6月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古代文学硕士)

2004年9月——2007年6月 中山大学中文系(研究生  古代文学博士)

三、工作经历

1995年7月——1999年8月  湖南省隆回县鸭田中学  (中学语文教学,校团支书)

2002年7月——2003年8月  长沙电力学院中文系

2003年9月—至今 长沙理工大学中文系

四、主要社会与学术兼职

湖南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专家

中国戏曲学会会员

五、教学与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戏曲史、元明清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

教学课程:本科生有《中国文学史》《中国经典古籍研读》《中国古代戏剧研究专题》《戏剧鉴赏》等,为研究生讲授的课程有《中国古代戏曲史》《戏曲与民俗》《中国古代文学史料学》《古代小说戏曲经典研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等。

六、科研作品(近5年或过去10年较有影响力的主要科研成果)

(一)著作

1.《中国影戏特征及其姊妹艺术》(独著),大象出版社,2010年版。

2.《中国传统戏曲口头剧本研究》(独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年版。

(二)发表论文(近年来CSSSCI期刊与转载论文)

1.《“幕表戏”的历史困境及其生存现状》,《文艺研究》,2013.08

2.《论中国传统戏曲口头剧本的定型书写——兼谈建国后传统戏整理的得失》,《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05,人大复印资料《舞台艺术》2015年第3期全文转载。

3.《从书场走向舞台:民间说唱与戏曲口头剧本的形成》,《天府新论》,2013.03,人大复印资料《舞台艺术》2013年第4期全文转载。

4.《中国戏剧的无形剧本》,《光明日报》(文学遗产)2018年8月27日。

5.《20世纪以来口述戏剧史料的整理与研究》,《戏曲艺术》,2016.08

6.《<舞台生活四十年>与口述戏剧史研究》,《湘潭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11

7.《表演中的创作:明清传奇口头编创艺术探论》,《戏剧艺术》,2014.04

8.《辰河高腔“条纲戏”的编创及其演剧形态探究》,《文化遗产》,2012.10

9.《中国影戏表演模式叙论》,《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07

10.《论宋元戏曲“科介”之艺术渊源》,《戏曲艺术》,2010.05

11.《舞台上的创作:戏曲“口头剧本”的编演伎艺及其艺术成因》,《中华戏曲》,2013.02

12.《冀东皮影戏戏台与影人体制流变考述及其现状调查》,《民俗曲艺》(台湾),2007.03

13.《论戏曲中赋的渊源——兼论口头剧本的形成》,《江海学刊》,2012.03。

14.《元杂剧口头编演形态探论:以《元刊杂剧三十种》为中心》,《东疆学刊》,2013.07

15.《口述的力量:论辰河高腔文本的生成》,《戏剧文学》,2016.03

七、已主持的主要科研课题

1.2015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口述戏剧史料学研究”。

2.2011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传统戏曲口头剧本研究”。

3.2010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记忆·编创·表演——传统戏曲口述剧本形态研究”。

4.2013年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明清戏曲在湘西辰河戏中的遗存与嬗变研究”。

5. 2017年主持湖南省社科成果委员会课题“湖南戏曲口述史料的采集与研究”。 [XSP17YBZZ120](结项)

6. 2018年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湖南戏曲口述剧本抢救性整理与研究”(在研)

7. 2016年主持湖南省教研教改课题“通识教育视域下戏曲教育综合改革与实践”。

8. 2009年主持湖南省教研教改课题“现代文化语境下高校传统戏曲教育创新研究与实践——以大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为例”。

八、荣誉奖励

1.湖南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2.长沙理工大学“优秀教师”、“教学优秀奖”等。

九、联系方式

Email: 1924972809@qq.com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万家丽南路2段9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