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30日,长沙理工大学芙蓉学子公益项目“文梭新韵”实践团队深入梭子丘村,跟随湘绣非遗传承人覃曼丽学习传统技艺,探索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融合路径。此次活动以“技艺研习+文化传播”为核心,通过实地体验湘绣工艺,挖掘非遗当代价值。
在覃曼丽的工作室内,实践团成员系统学习了湘绣基础技法。覃曼丽提前备齐绣布、丝线等材料,从掺针、套针等经典针法切入,示范劈线要领,并手把手纠正学员运针角度与力度。团队成员在描摹图案轮廓时,覃曼丽强调“线条需流畅如行云”,并穿插讲解“一长一短”的运针规律。过程中,她展示了一根丝线拆解为百根细线的绝技,其精细程度令学员惊叹。
实践团成员们了解到,覃曼丽通过“非遗工坊+合作社+农户”一体化模式,已为当地百余名残疾人及农村妇女提供灵活就业岗位,实现“守家绣花两不误”。其公司还开发高端定制与文创产品,借电商平台拓宽市场,让传统技艺焕发经济活力。
此次研习不仅是一次技艺传承,更是一堂生动的非遗活化课。覃曼丽寄语青年:“非遗传承需扎根乡土,更要以创新连接现代生活。”实践团计划将湘绣元素融入文旅产品设计,并通过新媒体传播非遗故事,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未来,实践团成员将持续深化与传承人的合作,探索“非遗+教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文/战彦回、姚芊慧、刘慧颖 图/罗令驰 一审/周云鹏 二审/刘莎 三审/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