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工动态 > 正文

学工动态

沃土育新枝 产业促增收——文梭新韵探乡村振兴之路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04日 来源: 作者:

7月2日,长沙理工大学“文梭新韵”实践团深入梭子丘村田间地头,实地走访村内特色产业项目——水果采摘园与孔雀园。团队成员们以观察者、倾听者、思考者的身份,切身感受产业发展脉搏,记录村民致富故事,探寻乡村振兴奋进之路。

采摘园内,黄桃、柿子、猕猴桃、脆枣等多种水果长势喜人,260亩李树硕果盈枝。园内采用人工除草、科学剪枝的生态种植模式。其中,毗邻李子园的30余亩酥脆枣园已搭建防雨棚,枣枝经修剪向两侧伸展,园内自动喷灌系统实现精准补水。据了解,枣苗需四年培育,中秋上市售价十元一斤。

“这是2017年扶贫工作队推动建设的项目。”梭子丘村旅游接待处主任陈克东向实践团介绍,采摘园采用合作社+村集体+农户一体化模式。农户以土地入股获每亩200元地租及10%收益分成,村集体占股30%,承包老板负责投资运营并享有60%收益。特色种植业项目对改善村民生活起到直接作用,大大推动了梭子丘村脱贫攻坚项目的进展。

下午,实践团前往村孔雀园。园内环境整洁,饲养着数十只孔雀。团队成员了解到:园内孔雀自然寿命约5至6年,现有存栏中部分成年孔雀已饲养数年,所产孔雀蛋成为重要经济来源。在鸵鸟养殖场,据养殖户介绍,该养殖场采用特色经营模式:通过销售雄性鸵鸟获取主要经济收益,雌性鸵鸟则承担孵蛋任务。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该基地的核心孵蛋期,孵蛋过程持续约4至5个月。幼鸵鸟仅需饲养1至2个月即可上市销售。在饲养管理上,以湿玉米粉、草料为主,辅以少量饲料,科学控制其生长速度,防止因体重过重影响其正常行走能力。目前,市场鸵鸟苗售价达每只700余元。养殖户表示,目前鸵鸟养殖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种群规模已从最初的4只扩展至近百只。

“看到生态种植让荒山变果园,特色养殖打开新销路,我们对乡村振兴有了具象认知。”实践团成员刘慧颖在分享会上感叹道。“乡村振兴离不开基层组织的引领和脚踏实地的产业项目,最终都体现在村民实实在在的收入增长和生活改善中。”水果采摘园和养殖园,正是梭子丘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探索产业融合、实现产业振兴的生动实践。

通过实地走访,实践团深刻认识到,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并辅以有效的组织引导,是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梭子丘村的实践,为理解乡村振兴的基层路径提供了宝贵样本。文梭新韵实践团将持续深入调研,为讲好乡村故事、贡献青年智慧积累生动注脚。


(文/庄洁、易敏、唐家歆  图/罗令驰  一审/周云鹏  二审/刘莎  三审/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