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科学术 > 科研团队 > 正文 >

科研团队—土木工程高新材料制备及新结构新技术

团队带头人:李传习 教授

依托学科:土木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

1 土木工程的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

如: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制备及其结构、绿色低碳装配式钢-混组合结构、高性能胶黏剂研制及其应用;桥梁伸缩缝超长寿命技术

2 基于高新材料的桥梁维护加固理论与方法

如:钢箱梁正交异性桥面板疲劳裂纹防治技术;钢结构损伤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补强技术;桥梁伸缩缝超长寿命快速修复方法

3 大跨度桥梁结构施工控制与架设技术

如复杂悬索桥、斜拉桥、拱式桥、梁式桥施工控制与架设技术;大跨度桥梁顶推控制技术;

团队简介:

团队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学科,以加速高新材料、土木工程结构及其建造与维护技术研究的交叉融合,以及前沿性、原创性、颠覆性创新,推动或引领土木工程结构和技术革命性变革。团队已围绕超高性能混凝土等高新材料制备、桥梁结构理论与架设技术等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在SCI一区、国内权威等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20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排第29)、省级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或特等奖7项(3项主持)、发明专利20余项,出版专著4部、标准2本。标志成果有复杂悬索桥施工控制计算理论与架设技术(主持,2015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佛陈大桥钢管混凝土拱桥系杆更换技术研究(主持,2003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团队有教授5人、副教授9人、讲师6人;其中,欧盟玛丽居里学者等高层次人才3人。优势互补,基础扎实。

团队带头人:

李传习教授长期致力于桥梁工程领域研究与实践,主持了国内50余座(如佛山平胜大桥-建成时世界最大跨度自锚式悬索桥、岳阳洞庭湖大桥-建成时世界最大跨度三塔混凝土斜拉桥)世界上各具特色且有重大影响特大桥的施工控制与架设技术研究,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主持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5项,发表论文200余篇(EISCI论文5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排名第24),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或者特等奖5项(2项主持),软件著作权3项,国家发明专利近20项。近8年又在正交异性板疲劳防治方法、超高性能混凝土研制及其结构研究取得较大突破,提出了适合我国正交异性钢箱梁横隔板特点的复合纤维增强材料修复补强处治技术,研发了新型超高强度(抗压强度大于180MPa)超长耐久性(达200年)混凝土及轻配筋UHPC-钢正交异性桥面板结构,并获得我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发明专利4项,培养毕业了多名优秀博士生,培养的博士获得中国公路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全国仅16名)。

团队建设目标:

经过3年建设,形成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提升队伍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使团队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的影响,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1)学术队伍建设目标

培养或引进省级以上人才工程人选1~3人,引进具有博士学位成员4~6人,使45岁以下青年学术骨干中的博士比例保持100%,团队成员晋升正高职称2人以上,副高职称2人以上。努力提高团队成员国际化水平,鼓励学术骨干出国进修、访问,使具有一年以上国外研究背景成员比例逐步提高。在建设周期内,力争将本创新团队发展成为科研特色鲜明的省部级科研创新团队。

2)科学研究目标

承担国家级项目10项以上,承担重大土木工程建设应用项目8项以上;进校科研经费1000万元以上;发表SCI论文60~80篇,出版专著或教材2~3部;获得省部级科技一等奖1项,申报或获得国际或国家发明专利15~20项,示范工程1~2个,创经济社会效益2000万元以上。

3)科研条件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

依托南方地区桥梁长期性能提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桥梁与建筑绿色建造与维护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并加强建设,提高团队研究生培养质量,获得1~2篇省部级优秀学位论文,博士生发表论文被SCIEI收录的数量人均2篇以上。

4)国际合作和交流目标

积极与国际著名大学、企业和知名学者开展交流合作;主办及协办1次以上国际或国内学术会议;鼓励团队中青年学术骨干到国内知名高校,或出国开展访问交流,4~6人次。年均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6人次以上,并宣读相关研究报告。

建设成效:

1)团队发展与平台建设

根据团队建设目标,通过招收博士、博士后科研人员,培养、引进优秀人才,推荐、支持学术骨干申报人才称号及项目,逐步形成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科学思想活跃、专业优势互补的国际化、博士化、创新性的学术团队。目前,团队有教授5人、副教授9人、讲师6人;其中,欧盟玛丽居里学者等高层次人才3人。

在团队科研条件和实验室平台建设方面,加强新增的桥梁与建筑绿色建造和维护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巩固南方地区桥梁长期性能提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桥梁工程安全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地位贡献力量。

2)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

本团队在建设期内围绕桥梁工程新材料、新结构与新技术这一研究主题,通过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研究,在复合纤维增强材料修复补强桥梁钢结构、超高性能混凝土研制及其结构设计、绿色低碳装配式钢-混组合结构、桥梁结构理论与架设技术等四个方面取得了系列标志性创新成果。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50余篇),申请与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出版专著3部、标准2本。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主持承担了欧盟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8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6项,参与港珠澳大桥-中通道洞庭湖二桥等重大工程8项。成果多次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大会报道。团队研究生培养卓有成效,1名博士生获中国公路学会优秀博士论文,3名博士受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国、韩国、马来西亚等知名高校联合培养。

联系人:贺君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 Reserved 长沙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