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创新班)介绍
一、专业介绍
1、专业定位
建筑学(创新班)专业主要研究建筑物的设计原理、空间构成、材料技术及其在实践中的创新应用,通过系统训练建筑理论、历史文脉、环境关联及数字化技术,培养具备扎实设计能力、技术整合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专业人才。创新班采用"双导师+项目制"培养模式,聘请学术导师与行业领军人才组成导师组,实施贯穿五年的个性化创新培养。其应用涵盖公共建筑营造、居住空间优化、景观环境设计、历史遗产保护及可持续城市更新等领域,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职业能力培养。设置"创新设计工作坊"模块,与多家单位共建多个实践基地。本专业主动适应国家城乡建设行业和湖南地方经济的需求,聚焦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理念,以"育人为本、人才集聚、交叉创新、服务融合、文化引领"的理念,培养"底色亮、能力强、善创新、敢担当"的高素质复合型建筑类人才为目标,旨在培养具备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致力于推动城乡协同发展,构建生态可持续的绿色人居环境,为城市更新与乡村空间优化提供前瞻性设计策略和技术支撑。
2、历史沿革
建筑学专业创办于1995年,4年制;1999年改为5年制;2016年建筑学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获得建筑学学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获批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建筑学、土木工程专业硕士授予权;2019年获批湖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021年建筑学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2024年建筑学专业再次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
建筑学专业创办于1995年,4年制;1999年改为5年制;2016年建筑学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获得建筑学学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获批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建筑学、土木工程专业硕士授予权;2019年获批湖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021年建筑学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2024年建筑学专业再次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2025年首次开设建筑学(创新班),以“智能建造+可持续发展”为特色,开启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新篇章。
3、师资情况
建筑学(创新班)的校内教师由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等学科的核心骨干组成,负责专业理论与设计课程的深度指导;同时聘请国内外顶尖学者定期授课,引入前沿学术理念与技术动态;行业导师团队由知名企业高管、资深建筑师及工程师构成,全程参与项目实践与创新创业指导,重点培育具备智能设计、可持续技术整合的复合型领军人才。
二、专业特色
建筑学(创新班)课程体系以“项目驱动、学科交叉、技术引领”三大特色为核心,构建“学用一体”的全链条培养模式。在项目制教学框架下,所有设计课程均围绕真实场景展开。课程体系深度打破学科壁垒,形成“建筑+”跨领域融合范式:理论线整合城乡规划、景观设计、环境艺术等多学科知识,信息技术线贯穿BIM、建筑机器人、大数据分析等工具应用;通过“跨专业联合设计周”与规划、景观专业协同攻关复杂任务,联合政企校地资源搭建多学科实践平台。聚焦智能建造技术前沿,课程设置紧密追踪行业变革通过“设计线-技术线-管理线”三轨并行的课程架构,培养具备城乡更新策划、智能技术整合与跨领域协同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为应对城市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需求提供核心支撑。
三、就业去向
建筑学(创新班)未来就业前景广阔且优势显著:在国家“双碳”战略与城市更新行动驱动下,毕业生将在智能建造、绿色低碳、遗产活化等新兴领域占据先机。依托“智能建造+可持续发展”双轨培养特色,掌握BIM、数字孪生、碳计量等前沿技术,并获注册建筑师/规划师与LEED AP双证加持。就业方向覆盖智慧城市建设、绿色建筑咨询、历史遗产再生等高端领域,部分毕业生可进入QS全球TOP50高校深造或跨国设计机构任职,成为兼具数字化技术整合能力、可持续设计思维与文化传承使命的新一代行业领军者。
四、主要课程
主要课程有创造性思维、建筑学概论、空间认知及艺术表达、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构造、建筑设计初步、中国建筑史、建筑构造、建筑设计初步、外国古代建筑史
高等数学B、专题设计系列课程、建筑设计创作研究专题、BIM(建筑信息模型)、建筑机器人技术、数字孪生技术、Mapping工作坊、城市更新联合工作坊、智能建造创新营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