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遵循“德育为先、知识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立足湖南,主动适应国家、地方与行业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学生高尚品德、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环保意识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风能和太阳能利用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熟悉风电场和太阳能电站的规划、设计、运行与维护,具备风能和太阳能利用系统运行与控制、装备的设计与制造、项目开发的工程实际能力,能在新能源相关领域从事项目开发、装备设计与制造、设备运行维护与管理等工作,成为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素质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
本专业依托长沙理工大学能源动力类学科优势和行业影响,立足新能源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面向国际国内新能源科技与产业的人才需求,以风力发电为重点,并包含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利用等新能源知识体系,培养具有能源、控制、机械、材料等宽厚理论基础和创新精神、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主干课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分为四类: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实践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实践课程如下:
1.基础课
风力机空气动力学、传热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固体物理与半导体物理、电机学、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等。
2.专业核心课
风力发电原理、光伏发电原理与应用、太阳能热利用原理与应用、氢能与燃料电池、风资源测量与评估、风电场电气工程、风电机组控制与优化运行、风电机组设计与制造、风电场建模与仿真、动力机械强度学、工程材料、风电机组计算机辅助设计、风力机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继电保护原理、电力电子技术、Matlab应用等。
3.实践课程
新能源认识实习、新能源综合实验、风力发电原理课程设计、风电场电气工程课程设计、风电机组设计与制造课程设计、风电场仿真实习、检修实习、风电机组控制与优化运行课程设计、新能源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历程
2008年长沙理工大学经教育部批准开办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原名为风能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成为全国最早开办该专业的学校之一。从开办至今,该专业全国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一直保持在前10%。
2009年获批可再生能源电力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2011年获批为湖南省特色专业
2012年获批清洁能源与智能电网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
2013年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更名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
2011年、2016年分别得到中央财政支持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第一期、第二期支持
2014年获批教育部电力生产与控制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中心
2015年获批能源动力关键设备材料与安全性检测评价技术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
2015年获批国家高端外国专家项目
2016年与中车共建湖南省风电控制工程技术中心
2017年获批湖南省海智计划基地
2018年获批风力发电智能控制技术湖南省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
2019年获批湖南省能源院士工作站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师资队伍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1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20人,留学归国人员11人。
有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湖南省百人计划1人,湖南省学科带头人1人,湖南省湖湘青年英才1人,湖南省省普通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人。
国外客座教授9名,其中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高端外国专家3名,湖南省海外名师2名。
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成效
1.科技竞赛奖
近三年在全国大学生可再生能源科技竞赛、节能减排竞赛等赛事中表现突出,获得国家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银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


2.就业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每年就业率98%,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华润、中广核等国家大型发电集团的新能源发电企业和地方能源电力企业,以及中车、湘电风能、明阳、协鑫、电力设计院、电科院等大型新能源相关产业企业。

3.深造
每年都有一批学生考取中科院、清华大学等知名大学的研究生和赴海外著名大学美国东北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等留学。

4.专业知名度逐年增高,社会影响力显著
《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全国开办200余所,我校新能源专业稳居年10%。
2019年8月15-16日将承办第七届全国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联盟会议。
2019年8月17-19日将承办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可再生能源科技竞赛。
省内外十余所高校来校参观与交流新能源专业建设经验
湖南教育电视台、湖南日报、三湘都市报、新华网等多家媒体对我校新能源专业进行报道。


5.国际交流活跃,专业逐步走向国际化
2015年获批国家高端外国专家项目,2017年获批湖南省海智计划基地,两次获批“湖南省海智基地示范项目”。
国际交流活跃,先后有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古巴、巴基斯坦等国家访问团来访或学习交流。
主办“新能源与环境国际合作发展论坛”、“能源与动力工程国际合作交流学术会议”等国际会议。
专业教师先后十余次为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官员讲授风能、太阳能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