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遵循“德育为先、知识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立足湖南,主动适应国家、地方与行业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学生高尚品德、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环保意识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风能和太阳能利用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熟悉风电场和太阳能电站的规划、设计、运行与维护,具备风能和太阳能利用系统运行与控制、装备的设计与制造、项目开发的工程实际能力,能在新能源相关领域从事项目开发、装备设计与制造、设备运行维护与管理等工作,成为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素质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与实现途径
(1)专业特色
本专业依托长沙理工大学能源动力类学科优势和行业影响,立足新能源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面向国际国内新能源科技与产业的人才需求,以风力发电为重点,并包含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利用等新能源知识体系,培养具有能源、控制、机械、材料等宽厚理论基础和创新精神、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实现途径
本专业以能源动力类学科为基础,充分利用国际国内新能源领域发展的有利时机,以卓越工程师培养理念为指导,注重风力发电、太阳能利用等新能源基础理论教学,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条件建设,强化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依托学校在能源行业的影响和学科优势,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三、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分为四类: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实践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实践课程如下:
(1)基础课
风力机空气动力学、传热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固体物理与半导体物理、电机学、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等。
(2)专业核心课
风力发电原理、光伏发电原理与应用、太阳能热利用原理与应用、氢能与燃料电池、继电保护原理、电力电子技术、Matlab应用等。
(3)实践课程
新能源认识实习、新能源综合实验、风力发电原理课程设计、风电场电气工程课程设计、风电机组设计与制造课程设计、风电场仿真实习、检修实习、风电机组控制与优化运行课程设计、新能源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本专业教师和学生在风电运营企业和风电制造企业实习
四、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历程
2008年长沙理工大学经教育部批准开办“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原名为风能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成为全国最早开办该专业的学校之一。从开办至今,该专业全国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一直保持在前10%。
2009年获批“可再生能源电力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2011年被批为湖南省特色专业
2012年获批“清洁能源与智能电网”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
2013年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更名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
2011年、2016年分别得到中央财政支持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第一期、第二期支持
2014年获批教育部“电力生产与控制”国家虚拟仿真中心
2015年获批国家高端外国专家项目
2016年与中车共建湖南省风电控制工程技术中心
2017年获批湖南省海智计划基地
2018年获批“风力发电智能控制技术”湖南省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
2019年获批湖南省能源院士工作站
五、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师资队伍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15人,留学归国人员10人;湖南省学科带头人1人,湖南省湖湘青年英才1人,湖南省省普通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人。国外客座教授9名,其中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高端外国专家3名,湖南省海外名师2名。
(1)教授4人

陈荐教授、博士、院长

何建军教授、博士、副院长

任延杰教授、博士

向健平教授、博士、院国际合作办公室主任
(2)副教授7人

唐明珠副教授、博士、系主任

陈建林副教授、博士、系副主任

周鹏展副教授、博士

李微副教授、博士

李聪副教授、博士

李传常副教授、博士

彭卓寅副教授、博士
(3)讲师5人

石阳春讲师

刘智敏讲师、博士

邱玮讲师、博士

张亢讲师、博士、系支部书记

廖力达讲师、博士
六、就业与深造
就业:从首届毕业生连续六年(2013-2018年),每年就业率96%以上,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华润、中广核等国家大型发电集团的新能源发电企业和地方能源电力企业,以及中车、湘电风能、明阳、协鑫、水电八局、电力设计院、电科院等大型新能源相关产业企业。
深造:每年都有一批学生考取中科院、华中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知名大学的研究生和赴海外著名大学美国东北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等留学。

新能源专业2017届毕业生陈玮在美国东北大学获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