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才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高等教育教学和人才成长规律,秉承“博学、力行、守正、拓新”校训精神,坚持“德育为先、知识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突出科教融汇,夯实科学教育根基,彰显工程教育特色,围绕双碳目标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面向新能源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国际视野、创新意识与竞争精神,系统掌握能源动力类专业基础理论,具备风能、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高效转换利用的专业知识,能够在新能源、传统能源、动力工程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运行维护、项目管理等工作,成为“底色亮、能力强、善创新、敢担当”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和行业精英。

二、专业特色
(1)面向新兴产业。能源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2020年,我国向国际社会作出“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庄严承诺,推动能源结构清洁低碳转型是主要内容。本专业面向新能源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风电、太阳能发电是新能源的主力军,近十年进入规模化快速发展阶段,预计至2024年底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超过40%。作为新质生产力,新能源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2)办学积淀深厚。长沙理工大学是全国最早批次开办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学之一。目前该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已有十五年办学历史,形成了具有深厚且独特能源电力行业背景的专业育人文化,成为国内尤其是中南地区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新能源领域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3)教学平台先进。依托“能源系统与动力工程”国家实践教学中心、“电力生产与控制”国家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可再生能源电力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能源高效清洁利用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省部级特色学科专业平台,深化产教融合,搭建起了集实习、实训与创新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化教学平台。
(4)创新教育体系完善。“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注重学生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综合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重塑课程体系、精选课程内容,实现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工程素养的相互渗透,多学科交叉融合显著,形成特色的理论课程和综合实践的教学体系;深化产教融合,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与现实工程需求的高度协同。
三、专业的主干课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分为四类: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实践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实践课程设置如下:
1.专业基础课
(1)数理基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工程力学、能源化学等。
(2)热学: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等。
(3)电学:电工与电子技术、电机学等。
(4)机械:机械设计基础、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AutoCAD工程绘图等。
(5)自动控制与编程:自动控制原理、Python程序设计基础等。
2.专业核心课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风力机空气动力学、风力发电原理、风电机组设计与制造、风电场电气工程、风资源测量与评估、风电机组计算机辅助设计、风电机组控制与优化运行、光伏发电原理与应用、太阳能热利用原理与应用、储能原理与技术、氢能与燃料电池、动力机械强度学、新能源测试技术、新能源电力电子技术、新能源经济与管理、新能源与环境、碳中和与碳交易、工程材料基础、新能源材料、风电机组液压系统、风电场建模与仿真、风力机组机电传动与控制、风力机组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继电保护原理、大数据与智慧新能源等。
3.实践课程
新能源认识实习、新能源综合实验、风力发电原理课程设计、风电场电气工程课程设计、风电机组设计与制造课程设计、风电场仿真实习、检修实习、风电机组控制与优化运行课程设计、新能源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四、专业的发展历程
2008年长沙理工大学经教育部批准开办“风能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2013年更名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是全国最早开办该专业的大学之一(第一批仅华北电力大学,第二批全国有5所大学)
2009年获批“可再生能源电力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2011年获批为湖南省特色专业
2011年、2016年分别得到中央财政支持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第一期、第二期支持
2012年获批“清洁能源与智能电网”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
2014年获批教育部“电力生产与控制”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中心
2015年获批“能源动力关键设备材料与安全性检测评价技术”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
2015年获批国家高端外国专家项目
2016年与中车株洲所共建湖南省“风力发电智能控制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2017年获批湖南省海智计划基地
2018年获批“风力发电智能控制技术”湖南省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
2019年获批湖南省能源院士工作站
2021年获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2023年获批“电网防灾减灾”全国重点实验室、工信部“先进能源电力装备”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建设单位
五、师资队伍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8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6人、讲师14人,具有博士学位27人,留学归国人员11人。
拥有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青年拔尖人才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湖南省百人计划1人,湖南省学科带头人1人,芙蓉学者3人,湖南省湖湘青年英才5人,湖南省科技托举人才工程5人,湖南省省普通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5人。
聘有多名国外客座教授,其中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高端外国专家3名,湖南省海外名师2名。
六、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成效
(1)学科竞赛
近五年在全国大学生“可再生能源优秀科技作品竞赛”、“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电力创新设计竞赛”、“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等学科竞赛中表现突出,获得包括国家级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等五十余项。



(2)就业
深耕能源电力行业,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每年招生规模达到240人,就业率98%以上,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能建、中国电建、华润、三峡、中核、中广核等国家大型能源电力央企、国企,以及中车、中电、明阳、哈电风能、三一重能等大型新能源相关企业。

(3)深造
每年约30%学生考取中科院、华中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知名大学的研究生和赴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海外留学。
(4)社会影响
《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在全国开办新能源专业200余所高校中,我校新能源专业排名稳居前列。
2019年8月15-16日将承办第七届全国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联盟会议。
2019年8月17-19日将承办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可再生能源科技竞赛。
2021年4月23-25日承办全国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思政会议。
2023年8月22-23日承办“象新力杯”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电力创新设计竞赛。

(5)国际化
先后有十余位专业教师前往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瑞典、澳大利亚等国家访学交流,有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古巴、巴基斯坦等国家访问团来访,建立了广泛活跃的国际交流。
2015年获批国家高端外国专家项目,2017年获批湖南省海智计划基地,两次获批“湖南省海智基地示范项目”。
主办“新能源与环境国际合作发展论坛”、“能源与动力工程国际合作交流学术会议”等国际会议。
积极推动国家“一带一路”能源国际合作,专业教师先后十余次为发展中国家的技术专家及官员讲授风能、太阳能课程。
